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古希腊城邦制度》、《经济文稿》等篇章构成。
在《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作者结合欧洲唯理论与经验主义的思想传统,反思了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及其在苏联、东欧、中国的传播出现的理论问题及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力图弄清为什么革命胜利之后局势逐渐演变为与革命的初衷相反,从而得出了从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走向英国式经验主义,从一元论走向多元论的结论。
在《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作者探讨了古希腊民主政体向僭主制政体嬗变的过程,探讨了民主与独裁、多党制与议会制等问题,阐发了他西方主流的两党制与议会制的看法。
在《经济文稿》中,他阐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价值规律的作用等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有很多理论的创见和对苏联、东欧、我国当时局势的预见,很多都被后来的发展所验证。他的思考大胆,其思想深深地折服了王元化、李慎之、李锐、吴敬琏等人,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顾准(1915—1974),上海人,字哲云,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顾准1915年生于小商人家庭,父亲姓陈(顾准兄妹10人,因外家无嗣,从母姓),经营棉花生意破产。初中就读于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会计,因家贫于12岁进入潘序伦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后通过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
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1934年写作《银行会计》,是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采用,同时开始在大学任兼职教授。
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代曾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5月,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1952年三反运动中,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57年和1965年两次被划为右派分子。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不被理解,妻子汪璧与他离婚并于1968年自杀。顾准1974年因癌症病逝于北京。
顾准是那个时代极少的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思想深邃,见识卓著,是我国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作用的人,特别是对苏联、
王元化序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古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的史官文化
附录:托马斯“政治学”语录
僭主政治与民主——《古希腊的僭主政治》跋
附录:希腊的僭主政治
关于海上文明
统一的专制帝国、奴隶制、亚细亚生产方式及战争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明
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造就历史吗
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科学与民主
要确立科学与民主,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传统思想
直接民主与“议会清谈馆”
民主与“终极目的”
老子的“道”及其他
老子的“无名”是反对孔子的伦常礼教的有名论的吗
论孔子
评韩非
一切判断都得自归纳,归纳所得的结论都是相对的
辩证法与神学
古希腊城邦制度——读古希腊史笔记
代序:多中心的古希腊史
第一章 什么是城邦
第二章 远古希腊存在过神授王权
第三章 海外殖民城市是城邦制度的发源之地
第四章 古希腊本土的城邦化与集团化
第五章 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世界——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
第六章 城邦希腊从极盛到衰亡——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经济文稿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及价值规律的问题——一个读书札记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老子的认识论,不仅是缺乏根据的冥想,他的论证有一个极大的毛病,极大多数是类比,即不是从前提到结论的推论,而是从外表上相似的一个不同事物的规律的陈述,然而根据不充分,“推不出”结论,或结论大大超过前提。这一点,汪奠基的册子说到了,然而汪竭力赞扬老子的无名论逻辑(即用否定论证来达到肯定的结论),对其缺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
其实,老子这方面的缺点,不仅本身严重,还流毒后代。比如《大学》上的修治平,不仅思想本身渊源于老子,逻辑上的跳跃也和老子一样。
严密的逻辑论证,历史上有一个确实的来历:公开辩论。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讼,还有一套民主选举办法,雄辩术风行,甚至还有一个奇怪习惯,两人争辩一件事,可以有彩金,谁辩胜就得彩金。辩证法的原意本是辩论,你说话有漏洞,对方力图辩难,怕输,就要严密。逻辑学显然也是从这来的。
中国也有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即一例。可惜不久就焚书坑儒了。
这样,老子的逻辑毛病也就不足为怪了。没有运动,何来成就? (查看原文)
吴 刚
3赞
2014-06-04 11:16:29
—— 引自第383页
“所谓法天地自然者,不过假天地自然立喻耳,岂果师承为“教父”哉。观水而得水之性,推而可以通焉塞焉,观谷而得谷之势,推而可以酌焉注焉;格物则知物理之宜,素位本分也。若夫因水而悟人之宜弱其志,因谷而悟人之宜虚其心,因物态而悟人事,此出位之异想、旁通之歧径,於词章为“寓言”,於名学为“比论”(analogy),可以晓喻,不能证实,勿足供思辩之依据也。 ” (查看原文)
吴 刚
3赞
2014-06-04 11:16:29
—— 引自第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