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马克思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 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作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打下了很深的基础。

作者简介:

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

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丛书总序
中文版简评
1996年重版前言
序言:今天
说明
一、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
二、论青年马克思(理论问题)
三、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
四、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
五、卡尔·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政治经济学与哲学)
六、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
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关于“真正人道主义”的补记
致读者
生平传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因此,意识形态既不是胡言乱语,也不是历史的寄生赘瘤。它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何况,只有承认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必要性,才能去影响意识形态,并把它改造成为用以审慎地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工具。
应该说,意识形态属于“意识”的范围。我们对这个说法不要产生误解,虽然它依旧带有马克思以前的唯心主义总问题的色彩。假如意识这个词在所有场合只有单一的含义,意识形态同它的关系确实很少。即使意识形态以一种深思熟虑的形式出现(如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它也是十分无意识的。意识形态是个表象体系,但这些表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和“意识”毫无关系;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形象,有时是概念。它们首先作为结构而强加于绝大多数人,因而不通过人们的“意识”。它们作为被感知、被接受和被忍受的文化客体,通过一个为人们所不知道的过程而作用于人。 (查看原文)

Skankhunt42
6赞
2022-10-22 15:56:24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In ideology men do indeed express, no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ir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but the way they liv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ir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this presupposes both a real relation and an ‘imaginary’, ‘lived’ relation. Ideology, then,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en and their ‘world’, that is the (overdetermined) unity of the real relation and the imaginary 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ir real conditions of existence. (查看原文)

Eyes Wide Open
2赞
2021-05-22 06:09:31

—— 引自第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