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梳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国内各个流派的政治思想的传播,认为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客观上造成了纳粹的上台,希特勒的革命理论是滋生极权主义的温床,而联邦共和国受到此思想模式的威胁,与魏玛共和国受反民主的思想威胁在方式上完全相同。
作者简介:
平装版前言
引 言
第一部分 政治非理性主义
第一章 魏玛共和国的反民主团体
第二章 时代精神视野下的反民主思想
第三章 非理性主义的政治化
第四章 魏玛共和国的德国国家法学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体验
第二部分 反民主思想面面观
第六章 反民主主义的自我理解
第七章 反民主批评
第八章 反自由主义的国家思想
第九章 呼唤领袖
第十章 帝国的幻象
第十一章 反民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
第三部分 卷入政治
第十二章 国家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革命
第十三章 脱离魏玛运动
第十四章 论魏玛共和国的思想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恩斯特・尼基施对国家布尔什维主义思想进行了最明确的表述。1尼基什来自巴伐利亚共产主义革命委员会,在魏玛共和国期间却变成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布尔什维主义者”。恩斯特・尼基施的国家布尔什维主义是对革命民族主义的变形。他也向云格尔兄弟的思想靠近。与民族一革命意识形态不同的是,他的政治思想包含了一套强烈的社会一外交政治纲领。尼基什的目标无疑是把德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把劳工阶级从资本主义和凡尔赛体系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资本主义和凡尔赛,在他看来是一回事。有感于苏维埃革命,他批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的对国家的否定以及教条色彩,于是得出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泾澜分明的结论。对他而言,只有用民族主义填充工人阶级的思想,只有当德国工人阶级坚决要占领国家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崛起,才能取得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在此,尼基什同奥古斯特・温尼希(二者曾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的思想非常接近,后者也要求德国工人阶级进行民族国家化。革命民族主义和国家布尔什维主义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以苏为俄指針。这一点,从波茨坦一莫斯科轴心可见一斑。波茨坦是普鲁士精神和普鲁士因家思想的藏宝地,而莫斯科与其说是一则共产主义国家案例,倒不如说是民众成功反抗西欧思想的典范。尼基施在罗马一拉丁原则(其他反民主主129义者眼中通常是西方原则)向德意志民族的蔓延中,看到了民族国家弊端的根源,并且用普鲁士一斯拉夫原则来对抗这种陌生化。国家布尔什维主义者尼基施想要的不是按照共产主义模式对德国进行布尔什维化,而是依靠共产主义的苏联冲破凡尔赛体系和西方民族套在德国身上的外交枷锁。在尼基施及其民族主义思想同僚身上,不大能看得出苏联布尔什维主义的印记。尼基施思想中最突出的标志依然是民族主义、国家至上。他向苏联看齐,并不是因为人们在那里通过暴力部分地实践了共产主义纲领,而是因为,苏联违背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取締国家的思想,主张建立一个强权国家。“在莫斯科… (查看原文)
HBT
1赞
2020-01-11 13:19:22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反民主主义的自我理解
魏玛共和国缺乏一种能自觉与这个民主共和国紧密相系并与之步调一致的国家意识。许多德国人在思想上忠于祖国,或者认为国家高于一切,可是,这些对于魏玛共和国却无济于事。向一种通入历史或未曾实现的国民思想效忠就跟单方面效忠于某一社会阶级一样,对这个共和国无甚益处。“自由知识分子应该身体力行并提供帮助,而不是在一旁冷热讽。这是魏玛灾难留给我们的众多教训之一。”(戈洛・曼)魏玛共和国中的反民主思想,成功地让大多数德国人民疏远了魏玛宪法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制度。 (查看原文)
Wash_Bottle
1赞
2020-10-10 10:03:19
—— 引自章节: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