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从传主颠沛流离的少儿时代,到长大参军参战,到成为大学教授,再到成为美国政坛的新星展开叙述,着重于基辛格的思想轨迹。弗格森笔下“思想家”基辛格的前半生,深受理想主义的影响,并有幸结识了了克雷默、艾略特、邦迪和洛克菲勒四位良师。基辛格是一位康德式的理想主义者,而在本书的结尾,他转变成了现实主义者,达到权力的巅峰。

作者简介: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著名历史学家,博士,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米尔班克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迪勒-冯·弗斯滕伯格基金会杰出学者。

弗格森共撰写了包括《战争的悲悯》《罗斯柴尔德家族》《帝国》《文明》《基辛格:理想主义者》在内的15部著作,其中《基辛格:理想主义者》荣获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阿瑟·罗斯奖。2008年,根据其作品改编的PBS系列纪录片《货币崛起》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2011年,其电影公司推出的首部长篇纪录片《基辛格》荣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弗格森荣获的其他众多奖项还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公共服务奖(2010年)、哈耶克终身成就奖(2012年)、路德维希·艾哈德经济新闻奖(2013年)。

除了每星期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专栏,他还创办了 Greenmantle 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总经理,还是艾弗里资产管理公司 Affiliated Managers Group 的董事。

序言
导言
卷一
第1章 故乡
第2章 逃难
第3章 哈得孙河上的菲尔特
第4章 出人意料的二等兵
第5章 生者与死者
第6章 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
卷二
第7章 理想主义者
第8章 心理战
第9章 基辛格博士
第10章 奇爱博士?
第11章 奔波双城
卷三
第12章 双重身份
第13章 灵活反应
第14章 生活现实
第15章 危机
卷四
第16章 出兵越南
第17章 不文静的美国
第18章 风中浮尘
卷五
第19章 反对俾斯麦的人
第20章 等待河内
第21章 1968
第22章 不可能的组合
后记
致谢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基辛格传》(Kissinger: A Biography)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评价基辛格,他的才华的核心“就是他能看到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艾萨克森有个精妙的比喻:“就像蜘蛛网上的蜘蛛,他能感觉——有时过于敏锐地感觉到——世界上某一个角落的一个行动会在别处引起什么反响,在一个地区使用权力会如何波及其他地区。”

世人已经非常熟悉基辛格接下来采取的行动:为破解这场迷局,基辛格和尼克松把橄榄枝抛向了中国。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因为他的破冰之旅,基辛格一直被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国民间也拥有经久不衰的声望。基辛格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其实,他有时对中国人的这种真诚好客、对友谊的执着感到很困惑。基辛格并不讳言自己的现实主义取向。他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友好使者,他的对中政策偏好,并不掺杂感情。 (查看原文)

K. Shinichi
3赞
2024-01-06 10:48:32

—— 引自章节:后记 847

“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是共产党中国——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无视八亿人民这一事实,在我们看来就不可能建立和平”。

如果放在今天,这种做法会引起很大的非议。比如这次俄乌冲突,如果按照基辛格的观念,一个虚弱的俄罗斯在全球战略均衡当中显然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所以,从长远来讲,美国不能够过分地压制、削弱俄罗斯,要保持俄罗斯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样,美国在全球战略中就可以更好地来对付中国这个更具根本性的对手。但这种理念是当今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所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因为你全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考虑事情本身在国际道义与规则方面的是非曲直。在我们国内其实也一样,俄乌冲突爆发后,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这背后所暗含的价值观的争论是激烈的。 (查看原文)

K. Shinichi
3赞
2024-01-06 10:48:32

—— 引自章节:后记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