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们的时代或许可被成为“暴力时代”,因为无论是在书籍报刊、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中,都充斥着各种现实或虚构的对暴力的呈现。但我们所说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它的界限又在哪里?
伯恩斯坦试图在本书中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伦特、法农、阿斯曼这五位学者探讨暴力问题的著作,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们对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论证,以及对特殊情况下的暴力的辩护。伯恩斯坦指出,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当性的普遍标准,应对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是建构允许自由公开的讨论,让个体意见得到表达和倾听的公众环境。
★ 拨开现代社会纷繁暴力乱象的迷雾
★ 探究“人们为何热衷相互伤害”的思想根源
【专家推荐】
本书对“暴力与非暴力”这个看似棘手的问题做了深入探究,他的作者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鉴于此,我相当推荐这本著作。
——西蒙•克里奇利,社会研究新学院
没有人能像理查德•J. 伯恩斯坦这样,与过去和现在的思想家进行如此有深度的对话。这是一场精妙绝伦而与时俱进的阐释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新的视角,用以理解暴力现象,以及它与公共权力和自由的关系。
——赖纳•福斯特,歌德大学
作者简介:
理查德•J. 伯恩斯坦(1932— ),美国哲学家,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写作范围涵盖诸多话题与哲学传统,包括美国实用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社会哲学、政治哲学、阐释学等,尤其擅长考察不同哲学流派与哲学传统之间的交织融汇。代表作有《根本恶》(2002)、《实用主义转向》(2010)、《暴力:思无所限》(2013)等。
中文版序
致谢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卡尔•施密特的困境
第二章 瓦尔特•本雅明:神圣暴力?
第三章 汉娜•阿伦特:论暴力与权力
第四章 弗朗茨•法农对暴力的批判
第五章 杨•阿斯曼:摩西区分与宗教暴力
第六章 对暴力与非暴力的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很久以后,在1947年,正如索罗普所指出的那样,当施密特在狱中被讯问他的纳粹过往的时候,他写下了《从囹圄解救》。在其中,他提出一系列问题:“谁是我的敌人?” “谁能质疑我?”“谁是‘他者’?” 并且,他通过援引奥多尔·道贝尔关于敌人的定义来进行回答:“敌人就是之一我们自己的‘格式塔’(Gestalt)的人。” 在他的《游击队理论》中,他又详尽阐述了这个观点:“敌人并不是某物,我们可能会为了某种理由将其弄死或毁灭,就好像它毫无价值可言……敌人把他自己置于我们自身的标准之中。正因为如此,我必须与势不两立的敌人展开斗争,以便真正确立我自己的尺度,我自己的边界,我自己的‘格式塔’。”
(查看原文)
恩醯NX
5赞
2024-04-04 05:43:3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卡尔•施密特的困境
染、单单靠种族主义、仇恨、怨气以及“复仇的正当要求”,是不能
育出一场解放战争的。这些意识的闪现把身躯投入一个骚乱的
地带,使它陷入一种几乎是病理性的如梦状态。在这种如梦的状23
态中,一看到他人就会诱发眩晕,我的血液需要他人的血液,我那
仅仅因惯性而致的死亡召唤着他人的死亡。对于这种热忱在开始
阶段的爆发来说,如果它被置于自食其力的境地的话,那么它就会
土崩瓦解。当然,由殖民主义军队持续施加的不计其数的虐待,再
次把情绪化的因素引入解放斗争,这不但进一步导致激进分子的
仇恨,而且给予激进分子新的理由,以便他们动身搜寻“可以杀死
的殖民者”。然而,一天天地,领导人将逐渐认识到,仇恨并非一种
议程。(89,黑体为原文强调内容) (查看原文)
蓝道_RANDALL
1赞
2020-08-01 15:15:11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弗朗茨•法农对暴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