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之邀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喜爱作家(1768-1849)有一次谈及一现在已被彻底遗忘的小说时说:“他全民写作,他拥有一切表现手段。他给子们带来欢笑,让女人颤抖,他使世的男人如同得拯救一般觉得眩晕,叫从不做梦的人做梦。”斩首之邀》不是这种说。它是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世俗之人会认为是在玩弄技巧。老人们会忙避之,转而阅读地域性传奇故和公众人物传记。爱好俱乐部活动的女人不会觉得兴奋刺激。存淫秽者会在小埃米身上看到小洛丽塔的影子。维也纳巫医的门徒们沉溺于共罪和渐进教育的畸形世界中会对它发出暗笑。但是(正如《关于影子的演讲》的者论及另一种灯光时所说):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跳起来,怒发冲冠。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原文摘录:

对不起,派奥特尔·彼得洛维奇…… (查看原文)

冰雪皇后昧拾金
4赞
2013-02-04 22:44:18

—— 引自第142页

他站起身,脱掉晨衣、无檐便帽、拖鞋。他脱掉亚麻裤和衬衫。他摘下脑袋,就像摘掉假发一样;摘下锁骨,就像摘下肩章;摘下胸廓,就像摘下颈肩铠甲;他摘下屁股和双腿,他卸下双臂,就像脱掉手套,把它们扔到一个角落里。他剩下的部分逐渐消融,几乎没有给空气染上什么颜色。
我没有任何欲望,惟表现自我的欲望除外——不顾整个世界的缄默。我惊恐万状。因恐怖而心烦意乱。但是谁也不能让我离开我自己。
整个可怕的醉醺醺的世界,如果它是蹩脚的工匠之作,似乎倒还不坏,但实际它是灾难、恐怖、疯狂和错误——瞧,古董杀害游客,雕刻熊抡起大锤向我砸过来。然而,从孩提时代早期开始,我就有各种各样的梦……在我的梦中,世界是崇高的、纯洁的。我十分惧怕的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在梦中仿佛在闪光折射,仿佛他们被抖动的光能产生出有生命物体的轮廓来。说得更简单些,在我的梦中,世界活起来了,变得极为迷人地崇高、自由和微妙,以后再吸入这种虚伪生活的灰尘会觉得无法忍受。但我早已习惯于认为我们称之为梦的东西乃是一种半现实,有可能变成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预见及其端倪初露;也就是说,它们以一种非常模糊、稀释的状态容纳比我们自夸的清醒生活更多的纯现实,反过来,我们的清醒生活其实是一种半睡眠状态,是一种邪恶的昏昏欲望状态,真实世界的声音和景观以怪异的伪装渗入其中,流到思想的范围之外去——因为树枝刮擦到窗玻璃,你在梦中就听到可怕阴险的故事,因为你的毛毯滑落,你就看到自己陷入雪中。
如果我是在为今天的一位读者而费力写作,我真的会放弃,但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说我的语言,说得更简单些,没有一个人会说话;说得再简单些,没有一个人。我必须先考虑自己,考虑敦促我表达自己的那股力量。我很冷,羸弱、恐惧。我的后脑勺在眨眼,在畏缩,并再次以疯狂的强度注视着,但是无论如何挣扎,我还是被拴住这张桌子上,就像一只杯子被拴在一台喷水式饮水器上。我没有说完自己想说的话,是不会站… (查看原文)

知和。
1 回复
3赞
2012-11-10 20:03:53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