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中国史》费正清-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768,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费正清中国史》

内容简介

《费氏中国通史》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是费正清先生一生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洋洋40余万字,从半坡文明叙述至20世纪80年代,内容涵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传承与演变,其手笔之大取材之厚眼界之高,堪称西方汉学领域的通史。其冷静态度和独特角度,又令本书对当下中国社会充满警醒与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费正清致力于研究中国问题长达50年,绝大部分著作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其主要著作包括:《剑桥中国史》《费正清论中国》《美国与中国》等。

费正清曾于1931年1942年1945年1972年四度来到中国,“费正清”中文名字即为他首度来华之挚友梁思成先生所起。除了学者的身份,费正清还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评论家。他对中国的观点,既反映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观,又反映了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态度。

田代阵基,生卒年不详,与山本常朝为同时代人,《叶隐闻书》的记录者。

目录

第1章 中国概况
一东亚的土地民族与语言
二中国的地理环境
三中国的传统经济与社会
第2章 古代中国:文明的诞生
一考古发现
二上古中国传统
三中国的文字
四商文化
五西周
第3章 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一东周
二诸子百家时代
三儒家与道家
四其他哲学流派

第4章 秦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
一秦帝国的建立
秦朝的灭亡
二汉承天命
三西汉思想与学术
四王朝的循环
五东汉
六中国第一帝国的灭亡
第5章 帝国的再生
一中原文明所面临的挑战
二佛教的传入
三“胡人”重建帝国
四隋唐
五中央集权的复兴
七中国文化的发展
第6章 晚唐与宋:中国文化的全盛期
一从古典时期到前近代时期
二晚唐
三宋朝
四商业革命
五社会与文化
六新儒学(理学)
第7章 汉人与胡人:蒙古帝国
一草原社会
二蒙古帝国
三蒙古统治下的中国
第8章 明代的国家和社会
一汉族文化中心主义
二明代的统治
三明代的社会与文化
四对外关系
五明代的经济
六明代统治的结束
第9章 清:传统中国发展的高峰
一满洲政权的兴起
二清代的统治
三中华帝国晚期的文化
四衰落的开端
五早期的中西交流
第10章 中国在19世纪时遭遇的入侵与叛乱
一传统中国对变革的反对
二学术与思想
三广州贸易体制的崩溃
四鸦片战争
五通商口岸西风东渐
六清末农民起义
七条约体系的完成
八清室的“中兴”
第11章 中国对西方的回应
一洋务运动
二儒家统治制度的中兴
三中国的反洋教斗争
四条约体制下的经济发展
五早期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六缓慢的现代化进程
第12章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
一外国侵入中国边境
二中法战争
三中日甲午战争
四对华的强权政策
五维新运动
六义和团起义
七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的回应
第13章 从君主专制到军阀混战
一晚清的改良
二辛亥堇命
第14章 中华民国兴衰
一思想和文化的革命
二国民革命的背景
三国民党的兴起与执政
四南京政府的十年统治
五日本侵华
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15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毛泽东成为共产党的领袖
二成立人民共和国
三通向社会主义的斗争
四“文化大革命”
五邓小平领导的改革
六中国革命展望
新版书后:中国之道

精彩书摘

第1章
中国概况
中国:传统与变迁
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埒。今天中国人口达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到1/4。近几十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年以来,中国国内与边境上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西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相互谅解为基础。但谅解又必须以理解对方的风俗思想及自我表现方式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远观式的了解是不够的。中西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了;自上一世纪以来日渐频繁的接触当然有助于弥合这一差距,但某些其他因素反而扩大了这一分歧:首先是中国人高涨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其次为中西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再者就是中西对于战争的不同体验。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偶然性原因,西方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一种远远优于中国的平衡,而这一经济上的差距就铸成了(有时甚至还扩大)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尤其是美国,从未像中国那样在本土经历过战争,美国人的生活变迁属于循序渐进式而非革命性的突变,因此无论是其文化传统或其当代生活,均与中国人大相径庭。
了解中国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和平。对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领域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展现出另外一套价值和信仰体系不同的审美传统及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中国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历史学方面的文献记载,就某些时代或某些领域而言,远比西方丰富翔实。
通过中国历史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因为: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更爱从历史角度观察自身,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存在,通过历史我们就能按中国人了解自身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人。其次,通过研究中国人审美认识和制度的衍变,最可以看出他们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独特成就。这与中国的现状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背景下,我们才会发现其运动的方向并对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
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本书因之亦分为两大部分:3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明在相对隔绝的状况下的衍变,及自近代以来作为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回应,这一文明所经历的变故与转型。

……

前言/序言

费正清 赖肖尔
1978年以来的10年中,中国革命又经历了一次转折。毛泽东的继承人邓小平否定了毛氏发动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以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替代了阶级斗争。外贸外资企业与乡镇的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较少过问及众多其他方面的变化都显示出了中国的勃勃生机。
欲知中国的潜力前途与局限何在,首先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本书在费正清赖肖尔(E.O.Reischauer)及克瑞格(AlbertM.Craig)著《东亚:传统与变迁》(1978年版)的基础上,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章进行了修改与增补。本书第一章的部分第二至第六章由赖肖尔撰写,其余九章由费正清撰写。两人在撰写的过程中都曾互相提出过建议批评和修改意见。
在撰写这部占人类1/4人口的民族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东西方学者的劳动成果。有些是他们直接向我们提供了帮助与建议,但更多的是通过其著作给我们以很大帮助。我们对此深表感谢,可惜限于篇幅,恕不想一一列举了。书后亦未引参考书目,因为如果列出的话,势必显得过于简略并且很容易过时。这里我们谨将特别的敬意献给以下诸位:已故的克来克教授(ProfessorEdwardA.Kracke),他对本书第五六两章提供了很多帮助;还有克瑞格,他提供了有关中国台湾的最新情况。
书中的人名与专名采用英语国家历史学界通用的威妥玛-贾尔斯拼法。至于普通地名,则按旧中国邮政体系(即南方方言而非普通话音译)。如中国近五六百年来的首都北京,其拉丁拼法为Peking,威妥玛-贾尔斯拼法为Pei-ching,而其实际读音则近似Bag-jing。

编辑推荐

《费氏中国通史》原名《中国:传统与变迁》,是费正清先生一生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洋洋40余万字,从半坡文明叙述至20世纪80年代,内容涵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传承与演变,其手笔之大取材之厚眼界之高,堪称西方汉学领域的*一通史。其冷静态度和独特角度,又令本书对当下中国社会充满警醒与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