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舟记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造一艘中国古代的船,航向世界

著名汉学家包乐史力荐!

一个不可思议的造舟故事

一场壮志未酬却终获自由的出走

率真的理想主义者与传统工匠和学者相遇

再现中国古代帆船营造与航海传奇

探索一个个体、一个时代、一种文明能出走多远

内容简介:

从迷恋中式帆船,到复原造出一艘传统木帆船,需要多少努力?这是一个为梦想造舟的故事,一端是热 爱,一端是大海。出走和自由并存,欢乐和痛苦参半。

许路,大海的儿子,童年时诏安老家的大帆船一闪而过,却永久地影响了他的生命。他想找到一艘老式木帆船,驾着它重新出海,环绕地球一周。寻觅、挖掘、研习、复原、建造、下水……一个人的梦变为一群人的。老师傅们也加入进来,他们是中国最后一批木帆船老工匠。

“太平公主号”终于启航,许路却留在了岸上。他完整记录了这项古船复原壮举,从发起到主持,试航到失事,也抢救式整理了民间遗存的古老造船技艺。以造船,以远航,探索一个个体、一个时代、一种文明能出走多远。

作者简介:

许路

生产技术史学者,将船舶实验考古学引入中国的先行者,赶缯船系列古籍资料研究解读者,二十年中国帆船技术史实验考古实践。2006年发起和主持赶缯战船复原工程,是“太平公主号”建造需求规格书制定人和造船工程监造人。探险家学会(The Explorers Club)国际会士,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

序言
辞典
第一章 诏安
从诏安到厦门港,广州一年。从童年到现在。自由的唤起。
第二章 “金华兴号”
“金华兴号”的发现、测绘、航行。以及J24同航路航行。从传统帆船到现代帆船,最初的出走失败。
第三章 月港
海澄、月港,出走之地,福建人的出走历史。
第四章 “厦门号”“伏波II号”
以“厦门号”为主的一系列走出中国的传统帆船,一个个出走的样本。
第五章 东山、厦门、深沪、惠安、闽侯
从选材到造船,历史的造船技艺,现在的遗存技术,文献与田野调查。
第六章 海滨东区25号
回到书房,资料研习。
第七章 “太平公主号”
建造过程,至船舶下水。
第八章 完成与未完成
以个人为实验,自由与出走的案例。
附录
中式帆船术语表
“太平公主号”复原工程相关人物表
参考书目
插页
插页一 “金华兴号”考析
插页二 漳州海澄郑氏造船图谱解读
插页三 册封舟解读
插页四 赶缯船解读
插页五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
插页六 福建赶缯战船复原三维视觉模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中国帆船只能靠风行驶,风好船才走得快。航向悉尼的“伏波Ⅱ号”在澳大利亚的飓风季节行驶在飓风集结的海域,几千海里的偏移又算什么呢?它最慢或许能在一年还是两年到达悉尼,但也可能被吹回厦门,或是南极?这只能问风了。艾里克船长咧咧嘴道:“我们总能到哪个地方吧,对于‘伏波Ⅱ号’而言,世界是个好玩的大地方。”

在布鲁姆,艾里克船长向热情的西澳朋友们介绍道:“真是狂野的澳大利亚飓风!当我们身处飓风之中,根本看不到大海,只有一口充满了泡沫的大锅。”“‘伏波Ⅱ号’被风刮着走的航迹,正像船上小狗的形状,但它四条腿全都在海岸上,我想如果我们的航向如狗腿所指,那‘伏波Ⅱ号’早就撞上岸了,幸好我转向狗尾巴的方向,瞧一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你们别笑我迷信,这是命中注定,全世界的水手都同样迷信。”

古老的帆船是历史的记忆,“我想知道古代的水手如何在这样的小船上生活”,艾里克船长说。“伏波Ⅱ号”和两个法国人的行为在澳大利亚社会引发极多的关注与反响。在1934年,那些怀念往昔的澳大利亚人议论到,谁说过去的好日子已不复存在,这两个法国人的不屈不挠和勇于为科学探险的精神,正是过去那个男人活得像男人的时代的复活。 (查看原文)

良宋
2022-08-12 09:49:30

—— 引自章节:以“厦门号”为主的一系列走出中国的传统帆船,一个个出走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