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宝藏教授”梁永安、“国民教授”戴建业联袂推荐

◎古代文史大家程千帆高足、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好书”得主莫砺锋二十年杜诗研究经典

◎从文献文本出发,以杜解杜,以杜证杜,再现“中国文学的脊梁”杜甫胸怀天下的赤子之情和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

◎愿你如杜甫一样,把人生的每一次失意,都化作诗意

◎作者亲自选篇修订,逐字逐句、精读精讲经典杜诗

◎以杜甫坎坷一生的心灵史还原大唐王朝的盛衰史

杜甫一生“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虽命途多舛,却不失赤子之心。他的诗写尽民间疾苦,饱含家国情怀,满怀仁爱精神,无怪乎他被后世尊为“诗圣”,被赞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用诗记录了那个时代,也用诗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中国好书”获奖作家莫砺锋教授以二十年杜诗研究心得,用十个篇章串联起杜甫的生命历程,借杜甫坎坷一生的心灵史还原大唐王朝的盛衰史,并将杜甫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逐字逐句、精读精讲经典杜诗,一部引人入胜的“杜甫新传”蔚然可见。

作者简介:

莫砺锋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中国文学史、宋代理学与文学,出版《杜甫评传》《唐诗与宋词》《莫砺锋讲唐诗课》等作品,主编教材《中国文学史·宋代卷》,其中《唐诗与宋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莫砺锋讲唐诗课》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

代序 我与杜甫的六次结缘
旅食京华
第一讲 慈恩寺塔上的抒怀
第二讲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的心迹论
乱离时代
第三讲 从《羌村三首》到“三吏”“三别”
第四讲 乱离时代的特殊视角
第五讲 《北征》:诗史
仁爱精神
第六讲 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七讲 诗国中月亮对太阳的思念
第八讲 仁爱精神的延伸
感怀身世
第九讲 《秋兴八首》
第十讲 余音绕梁的《江南逢李龟年》
代跋 杜甫的文化意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奉使虚随八月槎”也与古代的传说有关,这个传说的文字比较复杂,感兴趣的读者去看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说:有一个人住在黄河边,每年八月,总会看到一个木筏漂过去。他忽发奇想:木筏漂到哪里去了呢?来年八月,他备好干粮、行李,爬到那个木筏上,竟然漂到银河里去了。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直通银河。说他漂到一个地方,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楚,始终是昏昏然的。他看到河边有一个女子在那里织布,对岸有一个男人在放牛。他就向他们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啊?那个放牛郎就说:你回到成都去问严君平吧。严君平是汉代一个精通天文、卜卦的人。此人回到成都,真的去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我看到一颗客星到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中间,那个客星就是你。此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乘着木筏漂到银河里去了。这是张华《博物志》里记载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后来,《荆楚岁时记》又把这个传说与汉代通西域的张骞联系起来了,说那个人就是张骞。张骞奉了汉代皇帝的命令去寻找河源,结果乘着木筏走到银河里面去了,等等。杜甫是把两个典故合起来用,但他为什么要用一个“虚”字呢? (查看原文)

EDT
1赞
2025-06-09 13:00:39

—— 引自章节:第九讲 《秋兴八首》

“诗史”的说法到了宋代就广泛地被接受了,首先是《新唐书》中的《杜甫传》,《新唐书》大家知道是欧阳修和宋祁写的,《杜甫传》里那些列传的文字主要是宋祁的手笔,但也经过了欧阳修的统稿,可以看作他们两个人的共同意见。《新唐书》说杜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世号‘诗史’”。当然“律切精深”跟“诗史”没有关系,“世号‘诗史’”的原因其实就是“善陈时事”。也就是说,欧阳修他们认为,杜甫的诗之所以称为“诗史”,就在于它善于记录时代,善于记录时代的重大事件。应该说,这个观点虽然出于欧阳修、宋祁的大手笔,但是并没有说得很充分,不是很到位。 (查看原文)

zhujjcn
2023-09-01 21:37:58

—— 引自章节:第五讲 《北征》: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