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编辑推荐】

★ 摆脱生硬译文,跳过烦琐注释,用生动言语讲述古奥典籍,让经典不再艰涩

消除对经典的刻板印象,培养亲近原典的能力,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开端。杨照用深入浅出的讲读,带你跨越阅读壁垒,直接感知经典中的“中国气质”。

★ 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视野: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它封存着鲜活温热的人类情感。杨照以“文学式读法”勾连古今,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出走,聆听古老心事,对话智慧先贤;通过“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于原初的历史语境,展示两千年前的“最强大脑”面对时代问题的因应之道,欣赏他们千姿百态的独特形象,和其来有自的鲜活性格。

经典折射历史,历史叩问现实。这场重读经典的思想历程,是一趟重返现场的历史旅程,也是一场审视当下生活的历程。

★ 用十部经典,带你重回神秘璀璨的古代中国,重读中国古代历史

了解中国历史,方式有很多,如果取径经典,你会看到:《尚书》中昭示政治智慧的演说现场、《诗经》中传唱千年的灵动民歌、《左传》中的“大国崛起”和“诸神黄昏”、《论语》中活泼泼的师生关系、《战国策》中“权力的游戏”;你会认识:会哭爱笑会生气的先师孔子、气势如虹的辩手孟子、“啰嗦”的苦行僧墨子、满腹“悖论”的神秘老子、嘲笑主流价值的隐者庄子、讲求实用的儒学宗师荀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与现实贴身肉搏,面对不确定的时局,提出因应之道。

这些生气勃勃的书与人,是中国历史的精彩开场,更是中国文化的古老远源。跟随“经典摆渡人”杨照,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重回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

★ 拨开现代误读,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对于中国经典,有太多课本没有解释的问题,和太多的现代误读。一部三千年前的民歌集,为何能成为当时贵族的教材?开玩笑的孔子是什么样子?庄子其实比老子早?孟子为什么非要和人辩论?荀子而非孔孟,才是中国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战国策》里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杨照拨开层叠的“有用”却失真的解读,带你探究中国文化的基底,用经典解答什么是“中国”。

★ 选取特色篇目,折射整部典籍风貌

经典卷帙浩繁,难以爬梳,杨照精心选取讲读篇目,提供这本“经典花园导游手册”,既呈现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切片,带你探取典籍要领,也呈现挑战常识的异质片段,提供多彩阅读体验。

★ 增补五万字,全面修订

收录新讲稿五万字,精心修订,打造更全面、扎实、准确的文本。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评论家、人文经典领读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现任台湾“诚品讲堂”“敏隆讲堂”经典课程讲师,代表作有《〈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资本论〉的读法》《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美国的民主〉》《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 100 个观念》等。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经典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03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020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035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三千年的民歌 047
贵族的基本教材 088
《左传》:封建秩序的黄昏
以传解经 115
封建秩序崩坏史128
最后的礼教秩序 141
实力比名分更重要 155
霸业形成 170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论语》的身世 189
作为老师的孔子 198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 221
还原真实的孔子 243
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259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特立独行的思想家 275
兼爱真的很简单 292
挑战周文化 309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连续的世界观 321
从相对开始 338
以绝对超越相对 358
观点就是偏见 373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为儒家信念而战 419
通向王业的大道 441
暗夜里的火炬 464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庄子不一样 499
南方的隐者智慧 505
知道与行道 513
大道无私 522
苦难乱世里生成的哲学 533
返璞归真的理想 541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567
儒者的变貌 583
儒家有什么用 601
不学无以成君子 627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异于道统的奇书 637
开创与沦丧的时代 644
怎样游说才有效 667
机锋百变 681
全新的效忠模式 70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河滨散记
再来挑战一下传统上难解、解得有点勉强的诗,《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仍然是以自然现象开头的。“匏有苦叶”传统上有一种解释,是将“苦”字解为“枯”,葫芦成熟之后,藤上的叶子就枯了,因而要是叶子枯了才将葫芦采下来,那样的葫芦太熟了,没办法吃,只能拿来当作装水的工具。如此联系到“济有深涉”,渡水叫“济”,有时水深些,有时水浅些。水深时,我们就把空葫芦绑在身上,以便增加浮力;水浅时,那就可以在葫芦中装水,挂在肩上。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匏有苦叶”和“济有深涉”分别开来。“匏有苦叶”是一件事,“济有深涉”是另一件。因而“深则厉,浅则揭”只讲涉水而渡这件事,与葫芦一点关系都没有。水深的时候,穿着衣服涉水;水浅的时候,就先将衣角拉起来再过,可以避免衣服湿掉。原通偏言这两种传统解法,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忽略了“匏有苦叶”和“济有深涉”两个句子在形式上是对仗的。 (查看原文)

水产西街王安宇
1赞
2023-05-28 12:09:03

—— 引自章节:贵族的基本教材 088

漢賦其實是發明新文字的工具,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文章,有其要描述、傳達的內容。多用字、多用奇字僻字是漢賦的真實目的,至於字所形容描述的,不管是莊園或都會景觀,反而是其次手段。描述一座園林,不是為了傳遞園林景觀,也不是為了藉園林景觀表現什麼樣的人類情感,而是在過程中,將園林裡的事物一一命名。漢賦中有很多名詞,一一指認眼前的東西,給他一個名字;也有很多形容詞,發明新的詞彙來分辨不同的色彩、形體、光澤、聲響︙︙等等;相對的,動詞就沒那麼多。漢賦很重要,絕對值得介紹、值得認識,卻很難讀,讀了極端無趣。真要讀漢賦,我們就只能一個字一個字認、一個字一個字解釋,很難有閱讀上的收穫,比較像是在準備中小學生的國語文競賽。 (查看原文)

肉牡丹
2016-12-31 23:02:08

—— 引自章节: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传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