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单读》继《明亮的时刻》之后,再一次推出关注女性创作的合集,收录了一组评论、一组小说,以及影像、随笔、诗歌。这些体裁不同的作品,既有对香特尔·阿克曼、张爱玲、赛珍珠开拓性工作的回望,也呈现了当下女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声音,和她们广阔多义的情感。当女性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无论是记录自己的生命经历,还是重新发现历史的角落,又或者出神前往未可知的领域——她们都在冒险走出一个个房间,勇敢地回答并实践“我将如何生活”。
作者简介:
瞿瑞,1992年生于新疆,从事过电影编剧、图书编辑等工作。现自由职业,写作诗歌、剧本、文学及电影评论。
钱佳楠,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出版有《有些未来我不想去》《不吃鸡蛋的人》等作品,曾获欧·亨利奖(O.Henry Award),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等,现为南加州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候选人。
默音,小说作者,日本文学译者。已出版小说《甲马》《星在深渊中》《一字六十春》等。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京都的正常体温》《青梅竹马》《日日杂记》等。
张敞,作家、编剧、文艺评论家。
赛珍珠(Pearl S. Buck),美国作家、翻译家。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其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普利策小说奖,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美国女作家。
范童心,墨西哥新莱昂自治大学教师,曾居欧洲、北美,游历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精通中英西三语,多次参与组织各国文化活动,从事翻译工作十余年。译有《出售幻觉》《流亡者的梦》等。
程异(Jeremy Tiang),新加坡译者、编剧、小说家,现居纽约。2022年普林斯顿大学驻校翻译家,2022年国际布克奖(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评委,2018年凭英文长篇小说《紧急状态》(State of Emergency)获得新加坡文学奖,2016年凭短篇小说集《国庆日从不下雨》(It Never Rains on National Day)入围新加坡文学奖决选。同时,他积极投入文学翻译,译过三十多本中文著作,包括英培安、海凡、张悦然、双雪涛、颜歌、刘心武和骆以军等人的小说。与卡维塔·巴诺特(Kavita Bhanot)博士合作编辑《暴力现象:关于翻译的21篇论文》(Violent Phenomena: 21 Essays on Translation)。剧作包括双语剧《Salesman之死》,及英语剧《红楼梦》(A Dream of Red Pavilions,改编自曹雪芹小说作品)和《莱姆豪斯的最后日子》(The Last Days of Limehouse),也曾翻译魏于嘉、沈琬婷、陈思安等 编剧的剧本。个人网站www.JeremyTiang.com。
谢晓虹,香港作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哲学博士,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副教授。《字花》发起人之一,《方圆》学术委员。出版有《好黑》《无遮鬼》《雪与影》等。于2005年获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2015年入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最佳翻译小说奖,2021年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22年获第十六届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家年奖。
蒯乐昊,资深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亦从事文学翻译,编有游记集《神的孩子都旅行》,译作有朱利安·巴恩斯《亚瑟与乔治》、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歌唱的沙》、杰奎琳·苏珊《迷魂谷》等多部作品。2020年9月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时间的仆人》。
颜悦,脱口秀演员、编剧,笑女,头围65厘米,已上演戏剧作品《双胞胎教教义》,自幼受黑色幽默文学创伤,正拼命写第一本小说。
李柳杨,90后,诗人、小说家、摄影师、模特。幼时学习过音乐、民族舞蹈和油画,作品入选多种杂志及重要的选本,拿过一些不太知名的摄影奖、诗歌奖。部分诗歌被翻译成德语、韩语、西班牙语、英语发表在海外,曾受邀参加佛莱多尼亚国际诗歌节,曾在《诗潮》开设年轻诗人专栏。出版小说集《对着天空散漫射击》《没有玫瑰的街道》,写真集《漫游太空:李柳杨写真集》。
张文心,1989年出生,于加州艺术学院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2013),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张文心将自己视为地形建构师,她的工作不是去再现风景和奇观,而是以综合媒介的形式描绘人类及非人心智。她以图像、装置、写作,以及音景作为工具,制造以过程为导向的知觉体验,并常常以作品引导观看者从日常的平面上掉落,在阈限时空中进入对时间和超验的冥思。
郭玉洁,媒体人,专栏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财经》记者、编辑,《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主编,《Lens》主笔,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2011年前往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著有非虚构作品合集《众声》。
刘天昭,女,1977年出生于吉林省。自由作家,已出版散文集《出神》《毫无必要的热情》两种,小说《无中生有》,诗集《竟然是真的》。
余幼幼,青年诗人,1990年12月生于四川,2004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7年》《我为诱饵》《不能的人》《半个人》《猫是一朵云》《擦身》,英译诗集《我空出来的身体》(My Tenantless Body),短篇小说集《乌有猫》。
评论
香特尔·阿克曼的时空变奏 瞿瑞
“今夜月色很美”——谈东亚的叙事传统 钱佳楠
哦,水丸 默音
钟表停了下来——谈张胡恋的发端,及小说《封锁》 张敞
小说
安德烈亚神父 赛珍珠
荡游 程异
即食眼泪 蒯乐昊
霉菌 颜悦
姐妹 李柳杨
影像
地籁 张文心
随笔
西双版纳游记:我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郭玉洁
诗歌
到时候再说 刘天昭
修复之年 余幼幼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没完没了的山洪和雨水中,大山变成了小山,小河变成了大河,平原变成了湖面,盆地变成了深潭,连绵不断的山峦,变成了大海中星星点点的群岛。
只有大海还是大海,即便变成了更大的海,也只能享有大海这一个名字。
自打建成以来几百年不曾淹水的皇宫旋即被淹没,日晷和龙椅都在滔滔白水里漂没影了,只剩宫殿顶端蹲坐的瑞兽了眸子递露在水面之上,水波动荡,远看仿佛几只水生动物在游泳时不断探头出来换气。
黛玉早不见了,但那道哭声还在,不止不休。大口喘着粗气的皇帝死死攀在殿顶横卧的一条螭龙之上,那是忠心耿耿的太监小李子用尽最后一口力气把他顶上去的。洪水一分分上涨,皇帝不敢松手,张开嘴巴呼救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大雨泼进他的嘴里,他浑身冰冷湿透,已经几天几夜没吃过一点东西。此刻的雨水,他尝了尝,居然是咸的,酸涩,带着汹涌的土腥气,就跟人的眼泪一样。 (查看原文)
小火把在闲逛
1赞
2025-01-18 16:34:51
—— 引自章节:即食眼泪 蒯乐昊
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出行自由,却也前所未有地活在了二维的虚空之中。 (查看原文)
霁月齐江风
2024-02-08 20:22:45
—— 引自章节:西双版纳游记:我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郭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