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皮村兄妹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的皮村兄妹》是对皮村文学小组诸位成员的人生故事展开全景式描绘的非虚构作品。是对当下劳动者文学、新工人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文学的照耀下,于各自的困境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似世间的盐。作者袁凌是著名作家、调查记者,亦是皮村文学之家的志愿者之一。 他用七年时间,多次进入皮村生活,在深度了解十多位工友从务工到成为文学创作者的命运转折过程后,完成本书。

2014年9月,“皮村文学小组”正式创立,创立者为志愿者付秋云,刘忱、张慧瑜、师力斌、孟登迎、袁凌等学者、作家担任志愿者。

2012年至2017年春节,皮村“工友之家”连续数年举办“打工春晚”,王德志、许多担任导演。

2015年,皮村文学小组第一部作品集《皮村文学》发表,后又有多个集子陆续发表。

2015 年春天,诗人陈年喜来到皮村工友之家任志愿者,直到年底离开。其间他写下了大量有关皮村和工友的诗歌,获得首届桂冠诗人奖。

2016年,举办第一届“劳动者的诗与歌”联欢会。

2017年4月25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正午故事”公众号发表,迅速在朋友圈走红,3天内达到四百万阅读量,皮村文学小组也因此名声大噪。

2018年,举办第一届“劳动者文学奖”。

2019年5月1日,《新工人文学》(电子双月刊)第一期发布。

2022年,皮村文学小组集体创作作品《劳动者的星辰》发表,获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2023年,范雨素长篇小说《久别重逢》发表,获得社会和文学界广泛关注。

2024年,皮村文学小组迎来成立10周年。

作者简介:

袁凌: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

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年度致敬作家、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作家。三次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入选两届豆瓣年度好书、新浪十大好书及华文十大好书等重要榜单与奖项。

在中信·大方出版有特稿作品集《青苔不会消失》 ,非虚构专著《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小说集《世界》。《我的皮村兄妹》是其全新非虚构作品。

作品年表:

2003年底,耗时三月完成长篇调查《回望吕日周长治之治》,成稿10万余字,见报3万余字,获评《新京报》年度最佳舆论监督报道。

2012年,《守夜人高华》获腾讯“年度特稿写作奖”暨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致敬之“特稿写作”,《南方新闻研究》2004年度南方报业集团12位封面人物(优秀记者、编辑)之一。

2014年,《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入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

2015年, 获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

2017年,《新京报》年度致敬作家。

2018年,《青苔不会消失》入收获文学排行榜非虚构榜,入选新浪好书榜2017年度十大好书,获评2017年豆瓣年度传记·纪实。

2019~2020年,《寂静的孩子》摘得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非虚构榜第三名,获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的“年度散文家”提名。《生死课》获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非虚构第三名。

2021年,《生死课》获得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非虚构十大好书。

2022年,《汉水的身世》出版。

2024年5月,《我的皮村兄妹》出版。

去皮村
相遇
地下室的舞者(林巧珍,月嫂) 3
月嫂癌症老公(史鱼琴,月嫂) 53
高楼之下(寒雪,保姆) 87
燕子穿梭在库房(晓燕,店员) 104
逐光
温榆河上的西西弗斯(小海,店员、诗人) 127
范雨素与陈年喜(范雨素,作家;陈年喜,作家) 175
环形成长(万华山,编辑) 198
归宿
不服气的野马(王德志,工友之家负责人)239
永远的小付(付秋云,文学之家召集人)266
深山里的猛虎(王海军,工人)289
离开
皮村过客(张行,民办教师;曹草,工友之家志愿者;
无心,保洁、作家)333
骑自行车的快递员(王春玉,快递员、保安)357
泥瓦手艺归隐梦(徐良园,泥瓦匠)375
附录:皮村文学小组成员一览39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1999年的广东,那是南下打工的人们常有的经历。当时徐良园刚从老家湖北过去,在工地干活,住着荔枝林山坡下看林工人遗弃的窝棚,解手就在树林里,晚上治安联防队来查夜,没有暂住证的统统带走收容,没有关系过硬的房东,即使有暂住证也会被没收。有次徐良园亲眼看见,联防队在大街上查盲流抓人,两个女孩明明有暂住证,也有身份证和厂牌,联防队员拿过暂住证一甩手扔进臭水沟,就带走了她们。临上拉人的铁栅车女孩哭起来,联防队员嬉皮笑脸地催,“你上不上,还要我抱你上吗”。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赞
2024-06-09 13:43:35

—— 引自章节:泥瓦手艺归隐梦(徐良园,泥瓦匠)375

小品写出来,徐良园拿到皮村去,王德志和许多一看说可以,劳资纠纷的题材也合适,让志愿者帮着修改。工友们排练出来,一共五个演员,猪八戒和沙和尚之外,还加上了牛魔王、土地神和高秀英(西游记里猪八戒强娶的高小姐)。在朝阳文化馆演出,节目夺得了北京赛区第六名,也在皮村工人剧场表演了几场。虽然最终没有上打工春晚,这仍旧是徐良园生平未有的高光时刻,也把他和工友之家紧紧绑在了一起。他参加演出,给《皮村报》投稿,因为有写毛笔字的根底,还承担了给工友之家写横幅的义务,自己也借机练练书法。2014年下半年,又赶上了文学小组的成立。“走了这么多地方,广东、东北、西北我都去过,到处寻找过,都是糊弄你、压制你,你越愚昧越好。没见过这么好的平台,真是想让你开发自己,又有好的老师。”也许因为这种体会,徐良园听课比谁都认真,讲课的张慧瑜和刘忱都回忆他总是正襟危坐,掏出上衣口袋里插的铅笔,在小本子上不停地记录,几乎全篇记下来。为此他会带上好几支铅笔,用铅笔则是出自他的瓦工职业习惯,时常需要在墙上划道,铅笔比钢笔或水笔更可靠。下课之后也特别想要找老师多聊,请老师看自己写的诗,“想要发表”。从居住的费家村和康营家园出发,每周末徐良园骑上十几二十千米自行车赶往皮村听课,有时逢到下雨,有时下雪,骑不动就推着回家。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赞
2024-06-09 13:43:35

—— 引自章节:泥瓦手艺归隐梦(徐良园,泥瓦匠)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