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海洋的广袤众人皆知,但少有人意识到,它的广大意味着即使是其中的海草和更不起眼的硅藻,都对地球生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少有人能想到的,是海洋在第三维度上的深邃,隐藏着地球自我更新的秘密;在时间维度上,它记录了万亿年中气候与生态的过往,也与人类的继续生存息息相关。结合最新研究、权威报告和现场考察,本书是对海洋在地球历史和人类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一次深入侧写。
第一篇“海洋诱惑”,围绕珊瑚礁和海草床这两个重要而较少被关注的浅海生态系统,讲述了海洋在生命的形成和进化过程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海洋保护在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并向读者介绍世界各地各类海洋保护区的概况。
第二篇“深海诱惑”,以人类深海探索史为线索,描绘绚丽神秘的深海景象,讲述各领风骚的深海探索者的故事。这一篇章凸显了深海研究对生命起源探索、板块运动研究的关键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深潜技术的新趋势。
第三篇“海鲜诱惑”,从中国沿海渔场的历史说起,勾勒出中国和世界渔业的现状;在海洋渔业从捕捞向养殖转变的丰富图景中,揭示海洋渔业在食品供应、生态保护乃至国际政治中扮演的多样角色。
每篇文章的写作都经过了扎实的信息搜集和采访工作,由专业领域中的权威学者和海洋经济的一线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职业科普作家的深度解读,结合成充满见地的精彩论述。读者将能从书中了解到海洋政策、公约的制订背景,海洋科学的研究脉络,以及关于当下和未来重要海洋问题的可行解决之道。
作者简介:
袁越,1968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1992年初留学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动物学系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工程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圣地亚哥市的生物研究公司从事生物制药研究。2005年8月加盟《三联生活周刊》,担任特约撰稿人至今。著有《人类的终极问题》、《人类的终极问题:未来篇》、“生命八卦”系列、“土摩托看世界”系列等。
前言 与海洋亲密接触
第一篇 海洋诱惑
– 亟待修复的密切关系
– 海洋简史
– 从大堡礁看珊瑚礁
– 被忽视的海草
– 为什么要设立海洋保护区?
第二篇 深海诱惑
– 深潜生活
– 载人潜水器的前世今生
– 蛟龙勇士的奋斗史
– 探索海底世界
– 黑暗中的精灵
– 向深海要资源
– 无声的讲述
第三篇 海鲜诱惑
– 海鲜还能吃多久?
– 舟山渔场的兴衰
– 蓝色沙漠中的猎人
– 转产渔民
– 渔业的未来
– 海洋的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部分叠层石是由微生物垫(microbial mats)组成的。
“微生物垫是由上千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古细菌和病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薄膜,是早期生命自发组成的一个生态网络。比如,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的营养需求正好相反,前者的废料是后者的营养,反之亦然。它们如果生活在一起,正好可以互相帮助,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莫里斯博士介绍说,“这些微生物分泌的黏性物质把环境中的沉积物和颗粒物粘在一起,形成了微生物垫的基本结构,其中一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会导致碳酸钙晶体的形成,而这些晶体和沉积物一起加固了微生物垫的三维结构,这就是叠层石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物和碳酸钙晶体越积越多,阻挡了光线的透入,微生物垫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光合细菌就会在表面形成一层新的微生物垫,重复上述过程。叠层石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堆积出来的。” (查看原文)
呆
2024-07-28 18:51:43
—— 引自章节:第一篇 海洋诱惑
莫里斯博士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电镜照片给我看,照片拍的是活微生物垫的内部结构。只见一个个细菌被一根根不同长短的丝线连接在一起,看上去很像一片充斥着电线和网线、杂乱无章的贫民窟。“这相当于微生物垫一次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微生物将周围环境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物组合,并用这种方式直接改变了地球表面的样貌。这是生命史上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叠层石很可能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态系统。” (查看原文)
呆
2024-07-28 18:51:43
—— 引自章节:第一篇 海洋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