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张爱玲笔下的故事余韵悠长,她本人也是一个传奇。本书讲述的是成为传奇之前的张爱玲: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学生,戴着厚厚眼镜,会因为考试焦虑,会担心生活费,“很普通,很普通”。实在让人很难想象,四年后,她将成为那位睥睨人世的“孤芳”女作家。
黄心村教授钩沉史料,精读文本,凭借一手资料、文本互证等,栩栩如生地勾画出许地山、弗朗士等人在张爱玲世界的出现,让我们回到张爱玲静默但水汽十足的大学时代,回到那个浓烈、纷乱的战时香港,不动声色地讲解着何以“成为张爱玲”这一谜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黄心村,香港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曾长期执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涵盖二十世纪华语文学和视听文化研究。在张爱玲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为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
小序 黄心村笔下的张爱玲
一 溯源:张爱玲的香港大学
二 寻找佛朗士:张爱玲的历史课
三 我师落华生:张爱玲的中文课
四 与斯黛拉·本森同游:张爱玲的英文课
五 东洋摩登:张爱玲与日本
六 隔世看红楼:文字家园与离散叙述
七 改编张爱玲:银幕上的香港传奇
八 汇流:世界的张爱玲
后记
英文书目
中文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当年虹口海宁路和乍浦路的交会处有四家电影院,即虹口大戏院、求知大戏院、昭南剧场以及东和馆剧场,同时上映各种日本电影。中国左翼作家及电影工作者们经常为了观看日本电影而造访虹口,尽管很少有人在文字中坦白招认这样一种危险的趣味。与他们不同的是,张爱玲在文字中从不回避自己经常到虹口看日本电影一事。 (查看原文)
胡小猴
4赞
2025-08-05 22:31:27
—— 引自章节:五 东洋摩登:张爱玲与日本
将一个日常物件转化成别样用途的物件,如果说是夸张的话,那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夸张,是充满了戏剧感甚至是喜剧感的夸张。衣服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戏剧,穿衣者全神贯注、自我陶醉,穿出另类风格,这就是Camp的定义,指涉的是一种从日常走向偏锋的文化。Susan Sontag在发表于1964年的Notes on Camp中为这种夸张而高度戏剧化的美学品味正名,她给出的定义十分宽泛,西方歌剧里的哪些炫耀性的动作和装饰性的颤音是camp,Tiffany公司哪些新艺术风格的灯饰也是camp,Oscar Wilde颓废奢靡的唯美主义则更是camp。Sontag说,“camp指涉的是与“严肃”的一种全新的、更复杂的关系。一个人可以严肃的对待轻浮,也可以轻浮的对待严肃。”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赞
2023-01-22 17:23:33
—— 引自章节:五 東洋摩登:張愛玲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