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驰道、运河、驿站、关津……这些构成国家日常运转命脉的基础设施,却暴露其“跛足”之态:完备的军政交通与滞后的民间商运形影相随。从“地崩山摧壮士死”的集体工程,到“肃静”“回避”、商贾“禁行驰道中”,一个国家交通选择,如何塑造其文化节奏与民族性格。这一场关于速度、权力和文化的千年博弈,究竟会带领国家着走向何方?
——————————————
本书为著名学者王子今教授探赜交通史首作的重装再现,拟以交通文化的视角回顾历史,发现问题、有所分析。本书并不单纯就交通而论其史,而是深探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中地理限制、政治影响、海外交往、民间信仰、文学创作、文化心态如何交织互动,塑造并反作用于传统文化与民众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古代交通各角度史料的钩沉辑佚,本书还首次提出交通效率与文化节奏之关联。王子今教授以民间娱乐与出行风习之变化为实证,反思中国古代文化偏好从“驰逐竞速”到“定”与“静”的转折,叩问文化活力消退的根源。论及近代交通速率之转变,作者进一步例举民间“方靴”换“尖靴”和紫禁城内修建“紫光阁铁路”两种变化,试以探寻交通文化中蕴藏的、推动民族未来的深层精神力量。
——————————————
☆本次全新推出☆
3万余字全新内容,古代律法如何用“让路”驯化民众,汉与罗马的交通建设怎样影响国家行政,尽在新版!
装帧匠心,前衬施金附印《禹迹图》,以大禹行迹分野九州,窥见先民对交通行迹的浪漫想象。
作者简介:
王子今,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7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202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访问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会长,现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秦汉史、交通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6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860余篇,代表作有《长沙简牍研究》《秦汉交通史稿》《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序 章 交通形态与文化进程
第一章 山重水复:地理条件对交通的限制
Ⅰ地崩山摧壮士死
Ⅱ穆王何事不重来
Ⅲ草原交通·海洋交通:┐形文化交汇带
第二章 跛足帝国:完备的军政交通系统与落后的民间商运
Ⅰ驰道与大运河
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Ⅲ艰难的商路
第三章 从甘英叹海到郑和回帆
Ⅰ汉唐海外交通
Ⅱ零丁洋里叹零丁
Ⅲ自我窒息的“海禁”政策
第四章 行神与行忌
Ⅰ中国古代“行归宜忌”种种
Ⅱ祖道风习源流
Ⅲ天妃崇拜与梓潼神传说
第五章 脚力蹒跚怕远游
Ⅰ行路难:中国诗歌永恒的主题
Ⅱ断肠人在天涯
Ⅲ心毒浮浪汉
第六章 桃花源梦想及其文化背景
Ⅰ老死不相往来:自然经济限定的交往意识
Ⅱ山林隐逸现象
Ⅲ“淡交”心态的形成与影响
第七章 交通效率与文化节奏
Ⅰ从驰逐到乘轿
Ⅱ山峙渊渟:“定”与“静”的人生原则与文化规范
Ⅲ坠灭的风火轮
第八章 缠足的国度
Ⅰ在19世纪的跑道上
Ⅱ方靴渐废
Ⅲ紫光阁铁路:近代中国交通模型
结 语 千里驹:我们民族文化的未来
附论一:中国古代交通法规的“贱避贵”原则
附论二:汉与罗马:交通建设与帝国行政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忠孝”,实在是两条又粗又长的绳索,绞杀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活力。 (查看原文)
梓丞
2025-08-03 22:11:49
—— 引自章节:Ⅲ心毒浮浪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对外交往,犹如一种文化的呼吸。如果气运和顺、吐纳自如,就壮健而富于生机。如果气息奄奄,“呼不给吸”,则不免暴露出销铄衰惫之征。 (查看原文)
梓丞
2025-08-03 16:22:55
—— 引自章节:Ⅲ草原交通·海洋交通:┐形文化交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