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与历史观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第一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进行把握。

***

【编辑推荐】

1.作者岸本美绪的学术地位很高,她被认为是“日本中国史、明清史研究的正统继承者,同时也是有建设性的批评者”,也有人称其为“日本研究明清史的四大家之一”。

2.本书涉及的话题涵盖了岸本美绪教授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清代的经济史开始转向社会史的日常风俗研究……明清时期到底是一种波动还是发展,以及暴力与正义、动乱与自治、中国与世界等话题,通过这些明清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来重新审视此时的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些话题所涉及的历史面向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现状和未来。

3.译文准确。本书主要译者梁敏玲等是作者的博士,译者与作者多次认真沟通,我们可以相信译文比较精准、到位。

作者简介:

岸本美绪,1952年生,东京人。日本历史学家,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著称。在东京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东京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任教,现为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日文版1997,中文版2010)、《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作者之一)、《明清交替与江南社会》(1999,以下均为日文版)、《明末清初中国与东亚近世》(2021)、《明清史论集》(全4册,2012—2021)等。

序 / i
第一部 “时代划分论”的过去与现在
第一章 “时代划分论”的近况 (1980—2000)/003
第二章 发展还是波动?/025
第二部 风俗与时代观
第三章 “风俗”与历史观/047
第四章 名片的效用/067
第五章 “老爷”和“相公”/095
第三部 明末清初的秩序问题与国家
第六章 “中国”的抬头/131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暴力与正义问题/157
第八章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81
第四部 契约与正义
第九章 买卖土地与买卖人口/209
第十章 礼教、契约、生存/239
第五部 中国社会与日本的历史学
第十一章 动乱与自治/281
第十二章 中国史研究中的actuality和reality/307
译后记/32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们应能容易理解,王夫之这种讨论是针对本文所论述的明末政治风潮——“全人民对全人民之敌”这一模式,以及以这一模式为前提所容忍的正义之暴力——所进行的整体且切实的批判。那么,面对这种弊病,王夫之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呢?是为了使政治对立不至相互攻讦的制度性规则,还是不为流动的世论所左右的稳固的政治体系,抑或是不对人们的道德软弱进行过度谴责的宽容精神呢?实际上,王夫之在士大夫官僚没有自立于稳固道德标准之上的判断力(此处他使用“贞胜”“慎独”等语表现),而被世间的名誉与他人的评价所牵动这一点上,寻求造成这种弊病的缘由。因此,解决方案就是严苛的道德要求,即舍弃为他人评价所动摇的软弱、更为严厉地对待自身。他这般对自己生活时代的“戾气”进行批判的讨论,并未朝向容忍人类软弱的宽容精神,而是通过比殉难者的正义更为严厉的道德性基准来对士大夫阶层作出要求,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饶有深意的反论。 (查看原文)

如水圆清
3赞
2024-07-15 17:17:04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暴力与正义问题/157

不过,在《桃花扇》《清忠谱》为代表的明末清初的戏曲小说中,“老先生”作为官僚相互间的称呼已经普遍使用了。如《桃花扇》中的史可法和马士英的对话便是如此(页107):
史:“若论迎立[福王]之功,今日大拜,自然让马老先生了。”
马:“下官风尘外吏,焉能越次而升?若论国家用武之际,史老先生现居本兵,理当大拜。” (查看原文)

東寫西讀
1赞
2025-08-15 14:04:20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老爷”和“相公”/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