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用沉默影响世界!

☆ 恢复《积极的结论》《论战与道德》《个人尊严》《域外杂谈·农场》初始文本。

☆ 李银河郑重授权并审定:依据王小波手稿、生前定稿逐一勘校,修订多年讹误。

☆ 全新编排,首度以读者视角排定最佳阅读顺序。

☆ 国民级偶像王小波——李银河、麦家、王朔、双 雪涛、张家玮、蒋方舟、李诞、张若昀、张译、撒贝宁……实锤表白!

☆ 40篇耿直犀利的烧脑杂文,8~10分钟可以读完一篇,终生赋能的思维乐趣。爱智慧、爱自由、反对愚蠢——“上头之选”!

☆ 知名设计师操刀书籍装帧,艺术流精装双封,精美典藏。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三本杂文集,是走近王小波的三级台阶,《沉默的大多数》是“上头之选”——爱智慧、爱自由、反对愚蠢!收录40篇见地不俗、论述精彩、思想深刻的文章,呈现其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叩问,亦能解答当下的困惑,代表了王小波背后的精神内核。在调侃中见智识真知,在幽默中见人格魅力。李银河亲自审定,首度以读者视角排定最佳阅读顺序,全年龄段第一批试读者一致好评!欢迎来到王小波宇宙!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作家。

1952年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小说《黄金时代》《未来世界》两度摘得“《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马德普拉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97年4月11日病逝。

代表作有杂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红拂夜奔》等。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1
积极的结论 9
人性的逆转 20
思维的乐趣 29
我看文化热 42
文化之争 45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51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56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59
知识分子的不幸 67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78
优越感种种 82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86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90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97
论战与道德 103
诚实与浮嚣 111
虚伪与毫不利己 114
个人尊严 116
君子的尊严 120
居住环境与尊严 123
饮食卫生与尊严 127
环境问题 132
北京风情 136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39
卖唱的人们 143
域外杂谈 · 衣 147
域外杂谈 · 食 150
域外杂谈 · 住 154
域外杂谈 · 行 158
域外杂谈 · 中国餐馆 162
域外杂谈 · 农场 172
域外杂谈 · 盗贼 178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185
打工经历 188
门前空地 192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196
文化的园地 200
拷问社会学 204
沉默的大多数 21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假定有个人爱一个同性,那个人又爱他;那么此二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又不伤害别人的事,谈不上不道德。有些同性恋伴侣也会有很深、很长久的关系。假如他们想要做爱的话,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至于同性恋者,我希望他们对生活能取一种正面的态度,既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对社会负责。我认识的一些同性恋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很好的工作能力。我总以为,像这样一些朋友,应该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像个样子。我是个异性恋者,我的狭隘经验是:能和自己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勾个性伴,然后在个肮脏的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同性恋者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
我对同性恋者的处境是同情的。尤其是有些朋友有自己的终生恋人,渴望能终生厮守,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这就让人更加同情。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是让人敬重。但是同性恋圈子里有些事我不喜欢,那就是有些人中间存在的性乱。和不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地点也不考究;不安全、不卫生,又容易冒犯他人。国外有些同性恋者认为,从一而终,是异性恋社会里的陈腐观念,他们他们就喜欢时常更换性伴。对此我倒无话可说。但一般来说,性乱是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既不安定又危险的生活方式。一个有理性… (查看原文)

[已注销]
4 回复
306赞
2014-05-27 08:38:41

—— 引自章节:王小波与李银河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社会研究和建议

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中国有种老女人,面对着年轻的女人,只要后者不是她自己生的,就要想方设法给她罪受:让她干这干那,一刻也不能得闲,干完了又说她干得不好;从早唠叨到晚,说些尖酸刻薄的话——捕风捉影,指桑骂槐。现在的年轻人去过这种生活,一天也熬不下来。但是传统社会里的女人都得这么熬。直到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这女人也变得和过去的婆婆一样刁。张爱玲张爱玲对这种生活了解得很透,小说写得很地道。但说句良心话,我不喜欢。我总觉得小说可以写痛苦,写绝望,不能写让人心烦的事,理由很简单:看了以后不烦也要烦,烦了更要烦,而心烦这件事,正是多数中国人最大的苦难。也有些人烦到一定程度就不烦了——他也“熬成婆”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4 回复
54赞
2014-05-28 11:37:49

—— 引自章节:王小波觉得张爱玲很有才,但不喜欢她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