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大量视觉档案解码福尔摩斯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史,内容涉及晚清译介、本土演绎、香烟品牌、港岛传奇、影视翻拍、科幻侦探、网络同人等话题,揭秘中国本土重塑英伦神探全过程,是让福迷聊天更具深度的必备手册。随书赠送福尔摩斯密语名片,读者可烧脑挑战解锁福尔摩斯密语。
本书是一部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福尔摩斯在中国的百年历程的学术性普及读物。本书聚焦福尔摩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历程,从1896年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翻译引进中国,到2010年以来大量英剧《神探夏洛克》“同人小说”在中文互联网的广泛创作与传播,跨越百年历史。作者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福尔摩斯在中国的多样化“变形”,包括文学形象、媒介形态以及文化现象的演变。书中还特别聚焦于图像文本与视觉媒介形式,如书籍封面、杂志版式、小说插图、电影海报、影视剧照、商业包装、广告美术、连环画作、儿童绘本与同人漫画等,以图带文、借图说史,用直观的方式重新讲述福尔摩斯与百年中国之间的复杂关联。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侦探迷不容错过的一部佳作。
作者简介:
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侦探小说史、类型文学与大众文化等。著有《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2022)、《民国侦探小说史论(1912—1949)》(上下册,2023)、《图说福尔摩斯中国变形计》(2025);编著《在场证明:中国悬疑推理作家访谈录》(2025);编有《福尔摩斯中国奇遇记》(2024)、《陆澹盦侦探影戏小说集》(上下册,2025)。
序
1 中国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翻译
2 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
3 《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与“福尔摩斯”牌香烟
4 福尔摩斯中国奇遇记
5 中国第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中国侦探:罗师福》
6 从“东方福尔摩斯探案”到“霍桑探案”
7 福尔摩斯的“对手”们
8 “中国之女歇洛克”
9 “门角里福尔摩斯”
10 福尔摩斯连环画
11 电影里的福尔摩斯
12 关于福尔摩斯的批判
13 叶永烈与“科学福尔摩斯”
14 福尔摩斯在香港
15 《神探夏洛克》与网络同人文
16 读福尔摩斯,从娃娃抓起
“福尔摩斯研究”在中国(代后记) | 战玉冰、刘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刘堃在文中对以“福尔摩斯探案”为代表的西方侦探小说展开了系统性批判,其批判的主要思路有二:一是“福尔摩斯探案”包含有资本主义、殖民主义色彩(侦探查案,很多情况下维护的是私有财产的安全),与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存在矛盾;二是小说中凸显的是福尔摩斯的个人英雄主义与作为侦探的神秘性,和当时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相当于在阶级属性与群众路线两个方面,对侦探小说展开了批判和否定。图12-1即是刘堃这篇文章发表时的杂志版面。
刘堃的观点也并非其所独有,正如苏联侦探小说作家阿达莫夫在《侦探文学和我》一书中所指出的,侦探作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失去了其固有的存在合理性,即“著名的文学工作者斯·季纳莫夫在1935年曾写道:‘侦探体裁是文学体裁中唯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并被这个社会带进文学中来的。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者,即密探的崇拜,在这里得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是别的,正是私有财产使双方展开较量。从而不可避免地是,法律战胜违法行为,秩序战胜混乱,保护人战胜违法者,以及私有财产的拥有者战胜其剥夺者等等。侦探体裁就其内容来看,完完全全是资产阶级的。’”([苏联]阿·阿达莫夫:《侦探文学和我——一个作家的笔记》,杨东华等译,群众出版社,1988年)而这一观点更早还可以追溯至俄国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高尔基那里,高尔基也曾指出侦探小说的资产阶级审美趣味:“资产阶级喜欢看到窃贼的灵敏和凶手的狡猾正如喜欢看到侦探的精明一样。侦探文学直到今天仍是欧洲吃得饱饱的人们所最喜爱的精神食粮…”
当时国内对于西方侦探小说的批判,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声音。比如丁玲也认为侦探小说不仅格调不高,甚至是颓废庸俗,并将其连同黑幕、言情等几种旧小说一起归入到“文学糟粕”行列之中:“一切是酒后茶余的无聊的谈资。仅仅是这样也还好,可是它还教人如何去调情,去盯梢,去嫖,去赌,侦探小说就告诉人如何… (查看原文)
三木羊
2025-08-25 13:19:04
—— 引自章节:12 关于福尔摩斯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