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棋王》收录“三王”小说经典,珍贵文献、星星美展插画、《今天》杂志油印创作谈等一并收入,呈现文字手艺人阿城先生的温度与风度。

“从世俗小说的样貌来说,《棋王》里有‘英雄传奇’、‘现实演义’,‘言情’因为较隐晦,评家们对世俗不熟悉,所以至今还没解读出来,大概总要二三十年吧 。不少人的评论里都提到《棋王》里的‘吃’,几乎叫他们看出‘世俗’平实本义,只是被自己用惯的大话引开了。

《树王》里潜在的是蒙昧的良知,不是科学的,是原始的,但它面对的不是科学,而是愚蠢,这就使双方都走向失败。愚蠢没有良知,所以良知即使是蒙昧的,对于中国,也是有价值的。 ”(阿城)

作者简介:

阿城

本名钟阿城,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杂家,文字手艺人。

小传
简体版自序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附录一 小说选日文版自序
附录二 台湾版自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读中国小说,很久很久读不到一种有趣的东西了,就是鬼。这大概是要求文学取现实主义的结果吧。

  可鬼也是现实。我的意思是,我们心里有鬼。这是心理现实,加上主义,当然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少人可能记得六十年代初有过一个“不怕鬼”的运动,可能不是运动,但我当时年纪小,觉得是大人又在搞运动,而且出了一本书,叫《不怕鬼的故事》。这本书我看过,看过之后很失望,无趣,还是去听鬼故事,怕鬼其实是很有趣的。后来长大了,不是不怕鬼,而是不信鬼了,我这个人就变得有些无趣了。

  怕鬼的人内心总有稚嫩之处,其实这正是有救赎可能之处。中国的鬼故事,教化的功能很强并且确实能够教化,道理也在这里。不过教化是双刃剑,既可以安天下,醇风俗,又可以“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无产阶级 文化 大 革 命能够发动,有一个原因是不少人真地听信“资产阶级上台,千百万颗人头落地”,怕千百万当中有一颗是自己的。结果呢,结果是不落地的头现在有十二亿颗了。

  中国文学中,魏晋开始的志怪小说,到唐的传奇,都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鬼故事而天真,很不容易,后来的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也写鬼怪,却少了天真。

  我曾因此在《闲话闲说》里感叹到莫言:

  莫言也是山东人,说和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在他的家乡高密,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像我这类四九年后城里长大的,只知道“阶级敌人”,哪里就写过他了?我听莫言讲鬼怪,格调情怀是唐以前的,浯言却是现在的,心里喜欢,明白他是大才。

  八六年夏天我和莫言在辽宁大连,他讲起有一次回家乡山东高密,晚上近到村子,村前有个芦苇荡,于是卷起裤腿涉水过去。不料人一搅动,水中立起无数小红孩儿,连说吵死了吵死了,莫言只好退回岸上,水里复归平静。但这水总是要过的,否则如何回家?家又就近在眼前,于是再涉到水里,小红孩儿们则又从水中立起,连说吵死了吵死了。反复了几次… (查看原文)

技安
7 回复
49赞
2016-01-06 12:46:26

—— 引自章节:魂与魄与鬼及孔子

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 (查看原文)

路琦亚牌番茄
8 回复
23赞
2012-02-26 01:03:28

—— 引自第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