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的主角是伊索寓言裡的那隻蚱蜢,一個遊手好閒但思維縝密的哲學家;透過他那詼諧風趣的語言,舒茲不僅證明了為遊戲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定義確實可行,更進一步主張遊戲是理想人類存在狀態的重要部分,因此遊戲正是任何烏托邦願景的核心——想像烏托邦:那裡衣食無缺、心靈富足,活在那裡的人類已心想事成,無事可做,剩下唯一能做的事,將是玩遊戲,玩遊戲將變成人類存在理想的全部。

本書沒有一般哲學書籍的艱澀、枯燥,而是兼具哲學的洞見、寓言的智慧、文學的趣味與令人絕倒的想像力。跟著作者的奇想,我們彷彿悠遊於書中的對話風景,變身為蚱蜢、螞蟻、搭電扶梯登上聖母峰的記者、裝有導航器的高爾夫球、史上最強的間諜……

《蚱蜢》的題材豐富多元,天馬行空的想像大膽犀利,讓人讀來暢快淋漓,驚艷不已。舒茲不僅僅是挑戰維根斯坦,為遊戲提出一個高度可信的定義,同時也在蚱蜢及其追隨者的對話中,觸及了生命本身最為深層、難解的問題。

作者简介:

伯爾納德.舒茲(Bernard Suits, 1925-2007)

伯爾納德・舒茲在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完成學士與碩士學位,之後在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以《杜威與桑塔亞那的美感目標》取得哲學博士學位。舒茲曾任教於美國伊利諾大學與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他從1966年開始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任教,曾任該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和文學院副院長,他在1994年退休與獲頒滑鐵盧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舒茲也曾是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和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University of Lethbridge)的客座教授,並曾任國際運動哲學學會主席。

《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是舒茲最知名的作品,更是運動哲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其他論文著作多發表於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的哲學與運動哲學期刊。

各方好評
【推薦序一】在遊戲的界域上,窺見西方哲學的心靈/劉一民
【推薦序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許立宏
【推薦序三】《蚱蜢》,哲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威廉・約翰・摩根
【譯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逐的「運動」夢/胡天玫
【譯序】走向《蚱蜢》的理解之途/周育萍
導讀
前言
感謝詞
演員表
第一章 大蚱蜢之死
第二章 追隨者
第三章 定義的建構
第四章 玩笑者、欺騙者和破壞者
第五章 走遠路回家
第六章 伊凡與阿布
第七章 遊戲與悖論
第八章 登山
第九章 反塞球
第十章 波菲爾尤・史尼克的不凡生涯
第十一章 巴舍勒密・追哥的病例
第十二章 開放式遊戲
第十三章 業餘、職業與《人間遊戲》
第十四章 復活記
第十五章 謎底揭曉
附錄一 山丘上的傻瓜
附錄二 草原上的維根斯坦
附錄三 論「玩」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因此・動物在滿足需求之後・照理不會繼續埋頭追求食物遮蔽處與安全・就此角度來說動物有時候被認為優於人類後者常常不知何時該停止工具性利益的追求,特別是金錢與權力。例如像盧梭( Rousseau)等思想家所實踐的動物哲學( philosophical zoology)就認為只有文明的人類會成金錢奴丶貪婪家與夫・動物或高貴野人( noble savage)並不會。 (查看原文)

konim
2赞
2021-09-04 16:05:36

—— 引自章节:附錄三 論「玩」

(我说)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竞争性的,所以不是所有游戏都有某种限制方法的规则指定游戏中的对手,而对手的作用就是增加达成前游戏目标的难度。也就是说,有些游戏里只有一个玩家,因而还是有可能发现或发明某些游戏并不具备你所描述的那种建构性规则。我认为,登山就是这样的游戏。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动身去爬圣母峰。他可能会使用最好的登山工具;纵使他使用的工具数量和种类有限,但这并非受到类似游戏中的“武断”规则所限制,而是取决于他自己能够携带多少。虽然三百米长的绳索会比较好用,但他不能带那么长的绳子;虽然把所有岩钉都带着可以给予他较多的安全保障,但他只能携带一定数量的岩钉,等等。他运用所有可用的最有效率方法。所以,大蚱蜢,如果你承认登山是一种游戏,那么你正面对一种不存在禁止较高效率而偏好较低效率方法的规则的游戏范例。
(大蚱蜢回答)我想要认定登山是一种游戏。史盖普克斯,现在假设埃德蒙先生具有近乎超人的勇气和技巧,在多次死里逃生后,终于到达山顶,感觉精疲力尽,像是要死了一样,但仍有着真正无比的兴奋一只有最高胜利才会有的兴奋。当他往下观览了山峦峰脊的全景后,他很惊讶听见了这句话:“我猜,是埃德蒙先生吧。”
埃德蒙环顾四周,看见了一位穿着得体的伦敦人,戴着礼帽,拿着一把伞,腋下还夹着当天的《泰晤士报》。
“你在这儿做什么?”埃德蒙叫道,“你这家伙是怎么上来的?”
“怎么了吗?亲爱的,我是搭山头那边的电扶梯上来的。”如果埃德蒙事前知道有这台电扶梯,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猜他可能会有不外乎以下两种反应:一、他可能依然决定要上山,并且制定一条建构规则,禁止使用电扶梯;这样一来,按我的定义来看,登山这个例子就成了一种游戏。二、他也有可能对圣母峰失去兴趣,决定去找一座没有电扶梯的山。我们假设他选择了第二项,结果找到了一座符合他的要求的“无敌山”,决定要去攀登。
… (查看原文)

懒残僧
1赞
2025-06-24 14:58:27

—— 引自章节:第八章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