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之争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1981年4月,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进行了面对面的争论。这是二者的首次学术聚会和交锋,引起了普遍关注。

伽达默尔首先在会上作了一个题为“文本与阐释”的主题报告,差不多可被视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一个总结性文本。在次日的圆桌讨论中, 德里达向伽达默尔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他对伽氏报告的反应;而伽达默尔也作了答复。之后,德里达又在会上作了报告。以上文本为伽达默尔-德里达这次争论的 全部材料,构成本书第一部分“巴黎对话”。

事后几年里,伽达默尔对这次巴黎论战一直念念不已,又相继作了三篇文章,意在重梳他与德里达的异同,进一步回应来自德里达的对解释学哲 学的解构论挑战。关于巴黎论战,来自多国的各路哲学家进行了评论,本书选译了其中的两篇。它们与上述伽达默尔的三篇后续文章一起,构成本书第二部分,立题 为“不可能的对话?”。

两派都在学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各自亦有着不同的立场,这场巴黎论战因而备受关注。读者阅读此书,除了有机会全面了解此一重大事件,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解释学、解构论乃至海德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走向。

作者简介:

伽达默尔,德国当代哲学家,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曾师从海德格尔,爱到其深远影响。

德里达,法国当代思想家,其涉猎范围包括哲学、符号学、文艺理论、美学等,是解构论思潮的创始人、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第一部分:巴黎论战
文本与阐释伽达默尔
善良的强力意志(Ⅰ)——向伽达默尔提三个问题德里达
然而:善良意志的强力伽达默尔
善良的强力意志(Ⅱ)——对签名的阐释(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
第二部分:不可能的对话?
致达梅尔的信伽达默尔
解析与解构伽达默尔
解释学与逻各斯中心主义伽达默尔
《对话与解构》导论米歇尔菲尔德帕尔默
求理解的善良意志与强力意志——论一次“不可能的争论”约瑟夫·西蒙
编译后记
同济·欧洲文化丛书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理解事件的语言性,恰恰也意味着一个不可超越的界限;同样还是德国浪漫派最早对这种界限的形而上学意义作了积极的评价。这种界限在下面这个命题中表达出来了:Individuum est ineffabile [个体是语言难以形容的]。这个命题表达了古代存在学的一个局限(诚然,甚至连这个命题是否出于中世纪都是不可证实的)。然而对于浪漫主义意识来说它却意味着:语言达不到个体最终的、不可消除的隐秘深处。这确切地表达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生活情感,并指示着语言表达的一种固有规律性;这种固有规律性不仅构成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且也构成语言表达对于培养那种对人类起着统一作用的共通感(common sense)的意义。 (查看原文)

落可
2023-03-12 20:35:35

—— 引自章节:文本与阐释伽达默尔

“解释学循环”这个概念表达出这样一点:在理解领域内根本没有出现从此到彼的推导过程,从而循环性的逻辑证明错误在这里就不是一个方法错误,而倒是对理解之结构的适当描述。 (查看原文)

落可
2023-03-12 20:47:10

—— 引自章节:文本与阐释伽达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