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讲义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他的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逻辑学讲义》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但在出版前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在本书中,康德在“量”、“质”、“关系”的逻辑传统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一类,具有深远的意义。康德对辩证法的贡献,更在于他将他的范畴表的四类范畴,每一类的三项均以正、反、合的方式来说明,其开创之功不可磨灭。本书对于研究康德逻辑学—辩证法思想的演变发展,一定会有不小的帮助。

作者简介:

编者前言导言 Ⅰ 逻辑的概念 Ⅱ 逻辑的主要区分——讲述——这门科学的用途——历史概述 Ⅲ 一般哲学的概念——就学派概念和世界概念来看的哲学——哲学论证的基本要求和目的——这门科学的最普遍和最高的任务 Ⅳ 哲学史的简短概述 Ⅴ 一般知识——直觉知识和论证知识——直观和概念,特别是两者的区别——知识之逻辑的完备和感性的完备 Ⅵ 知识的特殊的逻辑完备性 A)就量来看的知识的逻辑完备性——量——外延量和内涵量——知识的广泛性和彻底性或重要性和丰富性——我们知识的视野规定 Ⅶ B)就关系来看的知识的逻辑完备——真理——质料的和形式的或逻辑的真理——逻辑真理的标准——虚妄和错误——作为错误泉源的假象——避免错误的方法 Ⅷ C)就质来看的知识的逻辑完备——清楚——一般特征的概念——各种不同的特征——事物的逻辑本质的规定——逻辑本质与实在本质的区别——较高程度的清楚,明晰——感性的明晰和逻辑的明晰——分析的明晰与综合的明晰间的区别 Ⅸ D)就样式来看的知识的逻辑完备——确认——一般认以为真的概念——认以为真的种类:意见,信仰,知——确证和劝说——判断的保留和推延——暂时的判断——成见,成见的泉源和主要类型 Ⅹ 或然性——或然性的说明——或然性与貌似性的区别——数学的或然性和哲学的或然性——怀疑——主观的怀疑和客观的怀疑——哲学研究中怀疑的、独断的和批判的思维方式或方法——假说附录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区别第一编 一般要素论第一章 概念(§1—§16)第二章 判断(§17—§40)第三章 推理(§41—§93) Ⅰ 知性推理(§44—§55) Ⅱ 理性推理(§56—§80) Ⅲ 判断力推理(§81—§93)第二编 一般方法论 Ⅰ 通过对概念的定义、阐明和描述,来促成知识的逻辑完备(§99—§109) Ⅱ 通过概念的逻辑划分来促成知识的完备(§110—§120)索引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