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1809)是谢林生前最后一部正式发表的哲学著作,也是“前期谢林”和“后期谢林”的决定性的分界点。此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尽管谢林从未停止紧张缜密的思考和创作,但他再也没有公开发表任何作品,而是仅仅在大学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哲学思想。
本书曾经长期遭到忽视和轻视:黑格尔认为它仅仅是个别的、孤立的玄思,叔本华指责它是陈腐的神学教义的翻版。直到海德格尔1936年专门开课以之为诠释对象,并且誉之为“谢林最伟大的功绩”以及“德国哲学乃至西方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它才激发起人们的强烈兴趣,成为谢林众多著作中最受关注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试图为人的自由提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奠基。通过“存在-存在者-存在的根据”的区分,谢林复兴了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以此改造他一直坚持的“大全一体”学说。在这个过程中,谢林的关注点逐渐从“人的自由”转移到“上帝的自由”,由此开启了通向他的后期哲学的大门。
本卷收录的另外两部作品,《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和《谢林和埃申迈耶尔的通信》(1810),相当于谢林本人为《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亲自撰写的阐释和说明,因此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于我们理解这部著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
先刚,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中文版《谢林著作集》说明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代序)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1809)
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
与埃申迈耶尔关于《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的通信(1810-1812)
人名索引
主要译名对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VII,434)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上帝。上帝内部的意识开始于他与自己分离,自己与自己相对立。也就是说,他在自身内有一个高级部分和一个低级部分——这是我们通过“潜能阶次”概念指出的情况。在仍然无意识的状态下,上帝虽然在自身内拥有两个本原,但并没有把自己设定为其中任何一方,亦即没有在其中任何一方那里认识到他自己。伴随着意识的开端,这个认识出现了,也就是说,上帝把自己(部分地)设定为第一个潜能阶次,设定为一个无意识的东西,但是,除非作为观念东西而扩张自身,否则上帝不可能作为实在东西而收缩自身,除非同时把自己设定为主体(这并不意味着观念东西成了一个自由的东西),否则上帝不可能把自己设定为实在东西或客体;二者是同一个行为,是绝对同时的;只要他的现实收缩被设定为实在东西,他的扩张就被设定为观念东西。 (查看原文)
天狼十三
15赞
2023-11-29 06:14:17
—— 引自章节: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
长久以来,上帝内部的更高东西和较低东西都处于一种无差别状态或混合状态。如今前者仿佛把后者从自己身边赶走,后者则是反过来通过它的收缩而自行脱离前者——无论在人里面还是在上帝内部,这都是他的意识或人格生成的开端。
但是,正如人在他的自身塑造过程或自我意识生成过程中,之所以把黑暗的、无意识的东西从自己那里排斥出去,自己与自己相对立,并不是为了让它永恒地停留在排斥状态或黑暗状态中,而是为了把这个被排斥的或黑暗的东西本身逐渐提升到清晰性,把它培育为他的意识,同样,上帝虽然把他的本质的较低东西从更高东西那里排斥出去,仿佛把它从自己身边驱逐出去,但这不是为了让它停留在非存在状态,而是为了提升它,从这个被他排斥的非神性东西那里——从这个正因为不是他自己,所以必须与之分离的东西那里,养育、培育并且创造出与上帝相似和等同的东西。就此而言,创世意味着从被排斥的东西里召唤出更高东西或真正的神性东西。 (查看原文)
天狼十三
15赞
2023-11-29 06:14:17
—— 引自章节: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