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隐喻的建筑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

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第一部 制造(Making)
1 对建筑的意志
2 形式的定位
3 建筑与诗
4 自然城市
5 结构与零
6 自然数
第二部 生成(Becoming)
7 自然语言
8 货币
9 自然脑
10 分裂生成
11 存在
12 哲学的形式化
第三部 教与卖(Teaching&Selling)
13 唯我论
14 教的立场
15 作为隐喻的建筑
16 关于规则
17 社会和共同体
18 语言学转向与我思
19 卖
20 商人资本
21 信用
后记
译后记
《柄谷行人文集》编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理性已经没落到被视为本身就是个非理性选择的地步。这场“危机”本来就和本世纪初表露出来的“数学的危机”相结合。 (查看原文)

不全
5赞
2019-06-12 20:25:10

—— 引自第12页

但如果对所有真正理论的探讨都属于数学家的研究领域,那么留给哲学家的东西还有什么呢?
西方知性中重要的是,在“危机”中被不断更新的“对建筑的意志”。这是人们在面对模糊、多样的生成时,试图找寻出自立的秩序与结构的非理性选择。很明显,它只是危机中的一个选择而已。
但是以当今的语境而言,正如计算机所代表的那样,“形式主义”已经完全包围了我们的日常世界。作为对形式化的浪漫反抗而被提出来的直觉、情感、自然、生命、生活世界已经失去了前景。 (查看原文)

不全
5赞
2019-06-12 20:25:10

—— 引自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