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作者简介:
尚荣,哲学博士,毕业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先后师从吴为山教授、赖永海教授,主要从事佛教艺术研究,出版专著《中国佛教艺术百讲》、参编及译注多本,为《中国佛教艺术》编辑部主任,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特聘理论家,独立主持中国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项目,现任教于中国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查看原文)
刘呵幼
1 回复
7赞
2020-11-24 21:56:03
—— 引自章节:般若品第二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查看原文)
刘呵幼
1 回复
7赞
2020-11-24 21:56:03
—— 引自章节:疑问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