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最大的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从这一拷问人性的难题出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传世经典《理想国》。在这本对话录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伙伴一起,在对谈中构建出一个理想城邦,事关政体、教育、人伦、文艺、哲学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尽管讨论话题看似包罗万象,但最终都是为了回答这一终极之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要做个好人?
果麦经典系列重磅推出2021全新《理想国》中文译本,带你领略人类伟大先哲的“奇思妙想”,认识这本奠定西方哲学基础的源流之作。
四大版本特色助力读”懂“《理想国》
①汉译理想国首次采用“字对字”翻译,将古希腊原文与中文对应,标出每个古希腊单词的中文含义,尽量保持古希腊语法的变格和变位。
②完备详细的“注释”和“校订”。凡柏拉图引用的著作,均查阅原文并标明出处;凡专有名物首次出现,除通行译法外主要依据希腊语翻译,附上英语译法并做简要注解;凡重要哲学概念,主要参考已有译法,并提供相关学术研究证据。
③自述体改为对话体,照顾现代人阅读习惯,便于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哲学对话的风格,避免混淆说话人身份的情况。
④采用国际通用的斯特方码,即现代柏拉图著作研究者使用的通用引用页码;原文省略或指代不明的地方也用中括号加以补足和说明。
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西方哲学奠基者之一
创立了柏拉图哲学、柏拉图主义等学说
与其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译者
何祥迪,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伦理学青年工作者 委员会理事,中国古典学学会会员。师从甘阳教授、刘小枫教授学界前辈。专业方向为外国哲学,近期集中关注荷马史诗、柏拉图哲学、柏拉图主义和巴门尼德哲学。
原文摘录:
许多痛苦,包含亲人朋友的许多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 假设他们是大大方方,心平气和的人,年老对他们称不上是太大的痛苦。要不然的话,年轻轻的照样也少不了烦恼。
一个好人,同时忍受贫困、老年,固然不容易,可是坏人虽富,到了老年其内心也是得不到满足与宁静的。
除了接受无知之罚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吗?而受无知之罚显然就是我对有智慧的人学习。
善良的人便不肯为名为利来当官。 他们不肯为了职务公开拿钱被人当仆人看待,更不肯假公济私,暗中舞弊,被人当作小偷。 名誉也不能动其心,原因是他们并没有野心。 于是要他们愿意当官就只得用惩罚来强制了。 这就怪不得大家看不起那些没有受到强迫,就自己想要当官的人。可最大的惩罚还是你不去管人,却让比你坏的人来管你来了。我想象,好人怕这个惩罚,因此勉强出来。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迫不得已,实在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人来担负这个责任。 假设全国都是好人,大家会争着不当官,象现在争着大家要当官一样热烈。 那时候才会看得出来,一位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有识之士宁可受人之惠,也不愿多管闲事加惠于人。
心灵不也是这样的吗?最勇敢、最智慧的心灵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响所干扰或者改变了。万事万物那么都是这样的了。 ——任何事物处于最好状况之下,(不论是天然的状况最好,还是人为的状况最好,或两种状况都最好),是最不容易被别的东西所改变的。
一位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便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 再者,一个受过适宜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者自然物的缺点也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且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 对任何丑恶的东西,他能象嫌恶臭… (查看原文)
燃える海
10 回复
55赞
2012-03-21 10:50:22
—— 引自第1页
追求真实存在是真正爱知者的天性;他不会停留在意见所能达到的多样的个别事物上的,他会继续追求,爱的锋芒不会变钝,爱的热情不会降低,直至他心灵中的那个能把握真实的,即与真实相亲近的部分接触到了每一事物真正的实体,并且通过心灵的这个部分与事物真实的接近,交合,生出了理性和真理,他才有了真知,才真实地活着成长着;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他才停止自己艰苦的追求过程。 (查看原文)
Ning
3 回复
51赞
2013-05-28 19:04:06
—— 引自章节: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