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伦理与移情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本书展示了哲学问题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女性研究领域内的主流思想之间的多重联系。著名道德哲学家迈克尔·斯洛特认为,关怀伦理是对其他伦理传统的一次重要挑战,并指出,在哲学上发展完备的关怀伦理学应该(并且能够)提供关于整个道德的综合观点。

斯洛特从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中汲取灵感,并借鉴了近年来关于移情的心理学著作,他表明,对“移情”这个概念的运用使关怀伦理发展出了针对尊重、自主、社会正义和义务论的情感主义解释。

【编辑推荐】

继《从道德到美德》与《源自动机的道德》之后,迈克尔·斯洛特教授关于道德伦理学的又一经典力作。

不少关怀伦理的捍卫者,都认为关怀伦理是对其他道德伦理思想的一种补充,而斯洛特通过本书试图表明,关怀伦理本身就是一种在道德体系中自证自明的观点,甚至能够为个人道德和政治道德提供一种综合且全面的解释。

斯洛特认为,关怀伦理可以通过“移情”这一概念,以极具说服力和前瞻性的方式,指出了男权思想和制度的错误。

【名人评价及推荐】

值得赞誉的是,迈克尔·斯洛特提出了如此大胆的关怀伦理主张,并展示了它如何为个人道德和政治道德提供了一种卓越的解释。在这部论证严密且富有远见的著作中,他主张在道德哲学领域掀起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将移情和关系从伦理世界的边缘拉回到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他揭示了父权制思想和制度的冷酷无情,正是后者导致关怀和移情与女性一起被边缘化了。斯洛特的重构使道德哲学能够有效吸收当前神经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揭示出理性与情感、自我与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切断这些联系所要付出的代价。 ——卡罗尔·吉利根,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迈克尔·斯洛特为关怀伦理学提供了一种经过精心设计且深思熟虑的哲学拓展。 ——莫琳·桑德尔-施陶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珍贵的、勇敢的书……且极其重要。 ——S. 科雷亚,圣约瑟夫山学院

作者简介:

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当代德性伦理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都柏林三一学院、马里兰大学和迈阿密大学。著作涉及伦理学、政治哲学、道德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包括《善与美德》(1983)、《常识道德与后果主义》(1985)、《从道德到美德》(1992)、《源自动机的道德》(2001)等。

前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基于移情的关怀
第二章 我们帮助他人的义务
第三章 义务论
第四章 自主和移情
第五章 关怀伦理vs. 自由主义
第六章 社会正义
第七章 关怀和理性
结语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那么同样地,相对于眼看着别人死去,我们也会对亲手杀人更具移情敏感性。在情感上,我们会因为自己以某种方式导致或造成了痛苦而感到退缩,但是我们不会(仅仅)因为允许了痛苦的发生而退缩。因此,较之那些袖手旁观带来的伤害而言,我们亲手造成的伤害更具因果的即时性。这种即时性类似于更广泛意义上的感觉和时间的即时性,即那些个别的、被感知的或是当前正在发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道德上重视移情反应,并且有理由确信,较之允许别人杀害或伤害他人而言,亲手杀害或伤害他人在道德上更为恶劣。这将有助于我们给予义务论一个情感主义者所具有的关怀伦理的论证。
众所周知,大多数人对于杀人与放任别人被杀这二者的直觉判断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能认为,杀害一个人去挽救五个人是错误的。但是,当杀一个人可以挽救二十或三十人的生命时就不会这样确定了。
而且,如果杀害一个无辜之人可以挽救大量同样无辜的人,我们反而可能倾向于认为,不杀害这个人是错误的。运用“移情”概念去解释杀人的道义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解释不允许我们杀人或任由他人被杀的义务论条件或限制。例如,比起任由他人死亡,主动杀人这种行为使得我们作为行为者与被害者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因此比起允许死亡,这会引起更为消极的移情反应,而我们应该避免这种反应的发生。但是,我们的移情反应有时候是相互冲突的,这极有可能发生。例如,当我们被要求在杀害两个人和任由一干(或更多)人被杀之间做出选择时:(由于后一选项可能造成的生命损失过于巨大,对死亡的移情厌恶会使我们不堪重负,如果不杀死那两个人,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会选择杀死这两个人。之前所说的受因矿工的例子也会发生类似情况。如果安装安全设备在未来将会数助十倍的人(而且此时没有其他资金可用),那么,我们对于时间即时性的感被安装安全设备带来的巨大收益一扫而光。因此,我们可能会(表痛地)任由那些… (查看原文)

年年
2022-04-23 20:47:3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义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