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谢林继在《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里探讨人类原初意识在神话里的表现之后,在《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里进一步阐发这个意识在哲学里表现出的本原学说传统,尤其详细阐发了柏拉图的“走向本原的道路”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关于“那个是存在者的东西”亦即“存在者本身”的核心思想。在这之后,谢林着重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和努斯学说,揭示其如何一步步走向近代哲学的“理性”和“精神”等核心概念,最终表明作为“第一科学”的“唯理论哲学”是一种仅仅在纯粹思维中把握本原的“否定哲学”,并不能真正认知本原(上帝),而这意味着,它需要一种从经验出发的“第二科学”亦即“肯定哲学”的补充,才能够上升到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即所谓的“哲学宗教”。
谢林的《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是他的绝笔之作。本书不但继续阐发了他在晚年一直坚持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的区分和统一的思想,更是用一种宏大的哲学史视野梳理了“唯理论哲学”(实即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形成线索,其中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详细而深入的探讨尤其提供了大量新颖的洞见。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和《近代哲学史》合在一起也基本完整地呈现出了谢林高屋建瓴而独树一帜的哲学史观。
作者简介: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
先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海德堡大学洪堡学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中文版“谢林著作集”说明 1
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或纯粹唯理论哲学述要(1847-1852) 1
人名索引 367
主要译名对照 373
译后记 38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假若哲学不具有特殊对象,那么它本身就不可能是一种科学,毋宁只能是科学本身,亦即整全的科学。这个特殊对象只能是一个不被任何别的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因此要么是被全部科学排斥的,要么必定是哲学独有的,专属于哲学的,而这种对象作为最后被发现的对象,是最高的、最值得认知的对象;因为相对于这个对象,哲学把全部先行的对象都看作无,看作对于哲学而言不存在着。因此,是第一科学使第二科学(作为特殊科学的哲学)能够有一个对象,但第一科学本身也是哲学,而在这个意义上,当有些人宣称,人们只有通过哲学本身才知道哲学的对象是什么,这就是正确的。但是,只要第一哲学使本原成为可能或产生出本原,它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为它只能产生出本原,却不能实现本原;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被称作否定哲学,因为它虽然是如此之重要,甚至是如此之不可或缺,但它对于那个唯一值得认知的东西及其派生物却是一无所知;换言之,第一哲学仅仅通过分离(以否定的方式)设定本原,这样它虽然掌握了唯一现实的东西,但这个东西仅仅在概念里,因此仅仅是理念。此外,由于它在寻求本原的时候首先考察一种哲学的可能性,所以它是批判的哲学,而这就是康德的任务。 (查看原文)
Schnee
16赞
2025-04-24 11:08:58
—— 引自章节: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或纯粹唯理论哲学述要(1847-1852)
我们说过,唯理论哲学,或按我们现在给它的称呼,否定哲学,恰恰只是使本原成为可能。因为它首先是在纯粹思维里被发现的,然后我们希望让它摆脱潜在性。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这样产生出来的本原同样只是在思维里被发现的;在这个问题上(就存在而言),纯粹思维的立场没有发生丝毫改变。但通过理性科学的过程,本原的本性得到了证实或确认,也就是说,它表现为naturanecessaria[必然的本性],表现为一个在本质上是现实性的东西(οὗἡοὐσίαἐνέγεια)。上帝现在位于他曾经迷失在其中的绝对理念之外,位于他自己的理念之内,但正因如此,他仅仅是理念,仅仅在概念中,而不是在现实的存在中。 也就是说,在这种科学里,一切东西都被封闭在理性里面,上帝也不例外,哪怕他作为概念中的上帝,自在地看来并没有被封闭在理性里面,亦即没有被封闭在永恒的理念中。诚然,正如康德所说,一切存在命题都是一个综合命题,即一个可以让我超越概念的命题 ,但这个说法并不适用于那个纯粹的(摆脱了全部普遍者)、在理性科学的终点保持为最终东西的“如此”,因为纯粹的、抽象的“如此”不是一个综合命题。 (查看原文)
Schnee
16赞
2025-04-24 11:08:58
—— 引自章节: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或纯粹唯理论哲学述要(1847-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