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与死亡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穿透晦暗的文本,以摸索的笔触,勾勒“晦暗者布朗肖”之肖像。

● 深入解读布朗肖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剖析布朗肖虚构作品的叙述秘密和黑夜诗学的发展历程。

○ 布朗肖的名字就像黑夜里窸窣作响的呢喃,在法国哲学和文学的思潮周围,萦绕不去:他在遗忘中被人记忆,在缺无之处到场。

————

为了再现一个思者的形象,我们需要一种描绘,需要一幅肖像。

然而,布朗肖这个名字要求一种速写。因为从根本上,布朗肖反对给出一个清晰的图像,不论是他本人的肖像,还是其思想的形象。或者,不是没有图像,而是只有一个绝对晦暗的图像,一个属于黑夜的,来自外部的图像。它要求自身在消失中出现,在抹除中得以铭写。它注定要在经过无数次涂抹擦除的、支离破碎的画面上留下一个模糊不清的轮廓,一个不是人影的人影,一张没有面孔的面孔,一个没有形象的形象。

那么,只能速写了。

面对时间的遗忘,我们只能在涂抹中保存原初的不可能之印象,只能以破碎的笔画,在那同样为书写而敞开的纸上,尝试一次没有止境的勾勒,勾勒那深藏在历史之目光深处,躲避思想之光亮的无形的思者——Blanchot l’obscur:晦暗者布朗肖。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法国思想家、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展开的一次速写。全书围绕“沉默”与“死亡”两个概念,结合马拉美、卡夫卡、里尔克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对布朗肖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并剖析了布朗肖虚构作品的叙述秘密和黑夜诗学的发展历程,试图在晦暗的文本之光下,以摸索的笔触,为这位“影响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的著名失踪者”勾勒出一幅可理解的肖像。

作者简介: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译有《无尽的谈话》《内在体验》《不可能》《工作室里的自画像》《爱情发明家》等书,编有《对诗歌的反叛:安托南·阿尔托文集》《永远的见证人:布朗肖批评手册》《最后的言者:为了保罗·策兰》。

导言 布朗肖速写
上篇 文学的沉默
沉默之必需
诗人的沉默
语言哲学
双语制的钟摆
花的诗学
双重沉默
语言的本源
写作的伦理
沉默的声音
文学的未来
中心点
下篇 死亡的记述
火焰与死亡
死亡的遗忘
死亡的蜕变
不可能性
自杀的败局
无限之死
死亡与记述
复活与幸存
记述的漩涡
死亡的时间
结语 黑夜的诗学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诗的意义或思想,根本无法脱离言词表达的感性整体来理解,并且,也绝无“奥秘”可言。一旦陷入了“奥秘”的艰涩,就意味着阅读仍旧仰仗“话语理性”(raison discursive)而非“诗的智慧”,意味着未把诗当成诗。所以,诗的策略不是把每一个词变成秘符,也不是借助遁辞,构思一个终将被人破解的寓意(allegorie)。 (查看原文)

月小兰
1赞
2024-07-06 21:27:35

—— 引自章节:花的诗学

在《骰子一掷》这独特的诗作中,不仅有形之字文的物质效果被放大到了极致,使得词语的组织形态(顺序对称、分行、字体等等)在语言自毁的破碎场景内占据如此醒目的位置,而且字文的打断或空缺,也以纸页之统一体的形式,传达了诗所蕴含的沉默。 (查看原文)

月小兰
1赞
2024-07-06 21:27:35

—— 引自章节:双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