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方法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大约2500年前,柏拉图描绘了苏格拉底的对话,苏格拉底提出问题的方式及其原因,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思维方式,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耐心、探究、谦逊和怀疑的行为准则,开启了人类对智慧的追寻。在苏格拉底方法的帮助下,你会发现,所谓的确定信念或许不过只是由未经审视的假设堆叠而成,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点,背后也隐藏着未曾察觉的矛盾。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理性思考与对话指南,帮助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理解生活,如何生活,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指引一条充满挑战的智慧探寻之路。

本书是一本提升思维能力的绝佳读物。作者以哲学的深度,循序渐进,从基本要点、逻辑规则到自我检验,引用超过百则《对话录》中的精彩辩论,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苏格拉底的问答技巧与思辨策略。

作者简介:

沃德·法恩斯沃斯(Ward Farnsworth)

德克萨斯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约翰·杰弗斯(John Jeffers)法学研究主席。曾任德克萨斯大学法学院院长,美国法律研究所记者。

身为法律研究者,法恩斯沃斯精通逻辑学和推理性思考,同时也重视抽象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为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长居美国亚马逊“哲学方法论”畅销书第一名。

前言 苏格拉底方法的实践之旅
.
第一部分 理解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1章 历史和文学中的苏格拉底
当我们研究苏格拉底方法和他的思想时,我们所探讨的是真实的他,还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不过这有时会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2章 柏拉图眼中的苏格拉底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存在两个独立的柏拉图。一个是苏格拉底主义者,另一个是教条主义者…前者对人类来说更为宝贵,因为它可以澄清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后者则给柏拉图本人及其追随者带来了更大的荣誉,因为它能够成为许多人道德和宗教教义的有力支撑。
.
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方法的运作原理
第3章 苏格拉底方法的基本要素
柏拉图从未在论著中将老师的思想总结成“方法”,苏格拉底也并未对自己的提问方式作过系统阐述,而是一直身体力行……若能从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扮演的角色出发,找出其中重复出现的要素,或将带给您更多启发。
第4章 一种自我审视的思考方式
自我运用苏格拉底方法并不比在对话中实践来得简单。实际上,这更具挑战性。察觉他人论点中的疏漏或许不难,但自我审视却充满困难…它通常有益于个人成长,但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适感。
第5章 相信对话的力量
苏格拉底方法不会用更有价值的论点取代你当前的论点,而是改变你和自己的论点之间的关系。苏格拉底方法希望你能验证这些论点,而不仅仅是持有这些论点。
第6章 避免自负
当你提出某个论点后,苏格拉底会设法让你同意另一个论点,此后,他会向你说明,你所赞同的新论点与你之前所表述的不一致,这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让你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第7章 通过矛盾来接近真理
我们能确定的是,如果你说了两件事,它们不可能同时正确,那么这中间肯定存在一些错误。对于苏格拉底实践者来说,这种对错误的明确感知令人欣慰,甚至让人倍感鼓舞。
第8章 找出论点背后隐藏的前提
你过于简单地处理问题,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你过于关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差异,甚至被别人的误解所误导。
第9章 将抽象问题与普通问题类比
这些比喻让人们从抽象晦涩的概念中解脱出来,感觉自己回到了生活中的舒适区。这些纯朴的类比仿佛还在暗示人们,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哲学思考,它不是专家的特权。苏格拉底称:在思考更为高深的事物时,也要用你习惯的方式,就好像你在谈论非常常见的事情一般。
第10章 在讨论中对事不对人
我们鼓励人们真实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尽管这可能会面临质疑和探究,但提出观点的人不应受到指责。相反,我们应该感激那些敢于说出令人震惊观点的人,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观点放在桌面上,让人们能够理性地讨论和审视。
第11章 在不确定性中探寻智慧
如果我们将苏格拉底方法视为一种内化的思维特征,那么其首要和不变的任务就是:根除对知识的错误观念。否则,这些观念就会像杂草一样,阻碍更好事物的生长。苏格拉底认为实际存在的智慧和感觉自己拥有智慧的程度成反比,你越认为自己全知全能,实际上却越无知无能。
第12章 在困境中洞察现实
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常以陷入困境作为结尾。他不直接阐述困境的存在,而是通过参与对话、阅读对话让人们更切实地面对困境。如果一场对话的目标是制造困境,而不是产生一个结论,那么哪怕对话看似毫无进展,事实上也达到了它想要的效果。
.
第三部分 苏格拉底方法的日常应用
第13章 人生为何烦忧?
许多哲学家都称,自己不能为普通人提供任何东西,但苏格拉底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对如何更好地生活和照顾自己的心灵感兴趣,并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在面临的问题。
第14章 如何过上美好生活?
假如美好生活就是过着有美德的生活,那么什么是美德呢?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一种知识,而恶行则是一种无知。
第15章 如何像斯多葛学派一样生活
斯多葛主义使苏格拉底学说更具实用性,它着重探讨人们该如何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譬如,虚荣、愤怒、恐惧、贪婪等。他们不像苏格拉底那样只是笼统地表示,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了知识的缺乏,而是向人们展示了如何相对应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16章 如何在怀疑中继续寻找真理
一种哲学认为美德是唯一真正的善,是知识的问题。另一种哲学认为,我们没有确定的知识,对任何确定的要求的最佳反应总是更多的争论。什么样的人能同时持有两种如此剑拔弩张的观点呢?或许只有苏格拉底本人了吧。
.
第四部分 创建你自己的苏格拉底方法
第17章 构建对话背后的有力前提
你需要一个能促使自己提出优质问题、并促使对方给出优质答案的论点。若面前的原则不适用于这些操作,便需要上升至更高层次。这就像一位音乐家试图找到一个适合歌手声域的调子一样。你可能会逐步提升音调,直到找到那个合适的音调
第十八章 检验前提的有效性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反驳他们通常百无一用。他们会更加死硬。可以这么说,你最好对他们表示支持,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你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合作搭档,寻求与他们相同的答案
.
后记 苏格拉底方法的应用方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苏格拉底式方法的十二条军规

1.坦诚公开。所有事物均保持开放,以便接受质疑。鉴于任何观点皆可能受到质疑,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2.质疑目标。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探寻真理,而非证实或宣扬某一观点,使参与者感到愉悦,或在争论中获胜。

3 寻求挑战。质疑是人类对各种观点的自然反应,试图反驳的行为应被视为友好之举。在提出和接受反驳时,尤其应对有力观点保持谨慎。承认自己的观点可能存在错误,或者挑战者的观点至少部分正确。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失误或不够严谨,实为一种善举。承认错误是成熟稳重的表现。

4.交锋不断。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并不会因为某些争议具有低劣性质而选择一开始就拒绝应对。当有人认为某事理应如此, 但其实存在错误时,我们应当做出适当的回应,以便解释为何事实并非如此。

5. 理性至上。辩论的胜负取决于其论点的合理性,也就是说, 取决于支撑其论点的证据或推理的质量,而非提出者的身份。对任何人的观点都应予以尊重或怀疑态度,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基于证据和推理来评判的。例如,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人可能获取了其他人不具备的证.据或经验,并因此坚信某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这些因素。

6. 反驳与推理。质疑的过程应尽可能始于寻找共识。随后,各方努力协助对方认识到他们的共识,以及在探讨其他问题时立场的不一致性。一致性被视为论点可靠性的关键检验。

7.自我质疑。个人所持有的党派偏见是不被信任的。在此背景下,“党派偏见”指的是对某一观点的深厚信仰,这种信仰使得持有者倾向于期待并乐于观察到质疑以特定方式展开, 并对质疑这些观点的人产生敌意。当推理过程带来预期结果时,人们容易对其产生扭曲认知,认为其具有说服力。然而,身处推理过程中的人们往往难以察觉这种倾向。因此,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这种潜在风险,这也是矛盾观点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8.群体质疑。普遍观点和轻易达成的共识同样不值得信任。当一个房间内的所有人都对房… (查看原文)

楚学友
2赞
2025-03-30 18:44:30

—— 引自章节:后记 苏格拉底方法的应用方式

苏格拉底方法强调当同伴提出与是非或善恶相关的主张时,提问者需要对此表示质疑,向同伴澄清其用意,并询问同伴认可的其他论点。之后,提问者将找出这些论点的矛盾之处,通过进一步的提问使同伴意识到自己刚刚的主张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提问者是在否认同伴的主张,但并不尖锐生硬。若提问者水平再高些,整个过程听起来甚至都不像是一场争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同伴将不断完善自己的主张,提问者可以继续重复上述步骤,以推进思辨。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否认你的论点,因此你应结交愿意推翻自己论点的朋友。这种否认会带来好的发展。如果有人善于否认你的论点(当然最好是委婉而恰当的),你将可能因此改进自己的论点,或至少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论点的成因。你会更清晰地看到与之相关的细节和附加限制。之后,你很有可能完全不确定自己的论点了,这可能会让你沮丧,但你总会越来越接近真相,哪怕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到达。这样一来,你仍然会持有某种论点,但与之前不太一样了。你将更加谦逊,更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未确定时不草率定义,也将更能理解他人。苏格拉底认为这都是智慧的硕果。 (查看原文)

楚学友
1赞
2025-03-20 09:04:01

—— 引自章节:第3章 苏格拉底方法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