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革命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1922-1996)的代表作之一,是其部著作,也是其影响大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姊妹篇,《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核心观念——“范式”及科学增长模式——在本书中均有雏形。 本书脱胎于库恩在哈佛大学讲授的科学通识课,它不仅准确地详述了许多天文学概念和技术性细节,还以大量篇幅描述了哥白尼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将科学的内部史和外部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哥白尼革命多元性的结构和意义。

作者简介:

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1922-1996),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 被誉为“二战后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语)。库恩于1949年获物理学博士,后执教于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任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哲学劳伦斯·洛克菲勒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必要的张力》《黑体理论和量子的不连续性》等。 译者简介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2016)、《希腊空间概念》(2010)、《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时间的观念》(2006)、《追思自然》(1998) 张东林,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 李立,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序言 柯南特/1
第一章 古代的两球宇宙
第二章 行星问题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两球宇宙
第四章 重铸传统: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时代
第五章 哥白尼的革新
第六章 哥白尼天文学的同化接受
第七章 新的宇宙
技术性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注解
索引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今天,每个学生都知道轻重物体一齐下落。但是学生们都错了,这个故事也错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见到的,在日常生活中重物确实比轻物落得快。这是一种原始的感知觉。伽利略的定律比亚里士多德的定律对科学更为有用,并不是因为它更好地表达了经验,而是因为它由感觉揭示的运动的表面规则性走到了背后更本质的但被隐藏着的方面。为了用观察来验证伽利略的定律需要特定的仪器;孤立的感觉不会产生也不会确认它。伽利略自己并非从观察得到这个定律,至少不是从新的观察,而是由我们将在下一章考察的一个逻辑推理链条得出的。或许他并没有在比萨斜塔演示这个实验。它是由他的一个批评者演示的,其结果支持了亚里士多徳。重物确实先触及地面。

伽利略否定亚里多德的这个流行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神话,是由于缺乏历史眼光而引起的。我们往往忘记,我们相信的许多概念其实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被很痛苦地反复灌输进来的。我们也容易把它们看成从我们自己孤立的感知觉得出的自然而又毋庸置疑的结果,容易把与我们自己不同的概念当成植根于无知和愚蠢并因盲从权威而持久的错误而不予理会。我们自己的教育将我们与过去隔开。特别是,它将我们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隔开,经常使我们错误地解释亚里士多德对后来无数代之巨大影响的本质和根源。 (查看原文)

Saga
1 回复
2021-07-29 20:15:50

—— 引自第118页

在布里丹的著作中,天和地可能是第一次,至少是尝试性地服从同一套单一的定律,并且相同的见解被布里丹的学生奥瑞斯姆发展到更进一层。他认为,“当上帝创造[天]时……他在其中给运动冲印了一种特定性质和力量,正像他为地上的物体注入重量一样……;这就像人制造钟表并让它自己运转一样。上帝使天空不断地运动……根据的是[他已经]建立的规则。”但是要设想天有着与地一样的运动机制,即类似于一只钟表,那就要打破月上天与月下天之间绝对的二分。尽管冲力理论至少在中世纪并没有进一步追随这一见解,但如果地球要被看作一个行星,那么正是这个由亚里士多徳和神学中引出的二分必须被打破。

地球运动的可能性、地界与天界之规律的部分统一性,是冲力理论对哥白尼革命的两条最直接的贡献。……通过它在牛顿动力学的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冲力理论在哥白尼死后一个多世纪促成了这场革命的最终胜利。 (查看原文)

Saga
2021-07-30 18:03:26

—— 引自第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