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卢梭及其著述不仅对人类思想、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引起后人褒贬不一的激烈争论。比如,卢梭的学说内在是否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他的《社会契约论》与其他著作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卢梭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暴力盛行以及爆发的诸多暴力革命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卢梭作品真是一种文学倾向的小说?恩斯特•卡西勒驳斥了“学说内部存在矛盾”的说法,认为卢梭以自然人为基础构建的社会契约论既非霍布斯的“利维坦”,也不同于百科全书派,并由此阐述了卢梭思想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编辑推荐】
※ 绝版重印,精心校订;
※ 由大师解读经典。20世纪著名哲学家卡西勒以独到眼光解读卢梭,回答学界争议已久的问题;
※ 当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精心编注。
【名人评论】
应该通过人来研究社会,也经由社会来研究人:想把政治与道德割裂开来的人,对二者都将永远一无所知。——卢梭
卢梭是指引我的第一人,对我思想的基本倾向有着决定性影响。——康德
卢梭的《论不平等》真的就只是一部历史学与人种学小说,《社会契约论》真的就只是一部社会学与政治学小说,《爱弥儿》真的就只是一部教育学小说吗?
——卡西勒
作者简介:
恩斯特·卡西勒(1874—1945)
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以来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西方世界影响甚广的“在世哲学家文库”将他与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当代名家相提并论,并在扉页上将其誉为“当代哲学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现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曾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后担任汉堡大学校长,并逐渐创立了他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希特勒上台后,卡西勒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离开德国,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先后任教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译者的话
导 言
卢梭问题 一
卢梭问题 二
致 谢
跋
索 引
附录 让—雅克·卢梭著作的统一性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卢梭是在两种不同的意思上使用“感觉”一词的,二者当然互相关联,但仍截然有别。他对感觉才去的是双重的方式,双重的“形式”(modalité);他用一个构造其自然观念,另一个来构造伦理的、政治的与社会的世界。如果说卢梭诉诸感觉的原始力量,并用崇尚感觉来反抗纯然理智能力的文化,那么他在感觉中看到的是一种双重的力量:一种完全被动,一种主动创造;通过一种,灵魂取决于外界,通过另一种,灵魂以独立和原始的方式自己决定自己。感觉表现出纯粹的接受性,也同样表现出纯粹的自发性。后者在对自然的体验中占主导地位。因为要理解自然,我们不得不将自己置于其生成的中心与真正的源头。“ (查看原文)
沼
1赞
2018-12-18 15:57:07
—— 引自第152页
卢梭同样用感觉一词来指自我实际意识的这种形式。但此处感觉于感官知觉是显然不同的。“意识所做的不是判断,而是感觉;尽管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来自外界,但衡量这些观念的感觉却在我们自身之中,只有通过这些感觉,我们才能得知我们与我们所应该追寻或规避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相合或不合的。” (查看原文)
沼
1赞
2018-12-18 15:57:07
—— 引自第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