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四种爱》中,牛津大学者路易斯教授对人类的四种主要的爱:亲情、爱情、友爱、物爱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其行文明白如话,其哲理发人深省;在让人领悟到爱本身的丰富的同时,又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对爱的思考的浅显、混沌以及诸多的不足。
在“爱”这一主题上,路易斯的《四种爱》已然成为名篇。翻译名篇,需做钩沉工夫,才能互文见义。译者邓军海先生本此思路,对这一经典名篇进行了深透的注释。爱,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人生的支柱,或*后的支柱。但这个支柱,在我们这个时代,又已经变得极其脆弱,一触即溃。这种危局,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常常没能把爱想透,把它看得太简单,或者混同于别的东西;我们常常只用一种爱(例如爱情)取代别的爱,眼光变得太狭隘……《四种爱》中,路易斯对爱进行透视。论其明白如话,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尚且不及;论其哲理深刻,舍勒的《爱的秩序》也无过于此。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译文说明
1 引言
2 对低于人类之事物的喜好与爱
3 亲爱
4 友爱
5 情爱
6 仁爱
译后记 爱的危机与路易斯的《四种爱》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小时就)发展成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出现。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这不但绝不会抹杀两种爱之间的区别,还会使他们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双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忽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但对分享友爱却毫无妒意。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能够自发地与你的朋友建立真正深厚的友爱,感到不仅我们俩在爱情中连结,我们三五个人还在同一条道上追求,有着共同的憧憬,这对于爱情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友爱和爱情的共存还可以帮助现代人认识到,友爱确实是爱,甚至和爱情一样伟大。假定你很幸运,“爱上了”你的朋友,并与之结婚。再假定有两种未来让你自由选择:“一种是不再为情侣,但永远有共同的追求,追求同一位上帝、同样的美、同样的真理;二为没有共同的追求,但在有生之年,永远保持爱情中的狂喜、激情、新鲜感和强烈的情欲。”请问:你应该选择哪种?作哪种选择你不会后悔。 (查看原文)
✨Lachesis
2 回复
16赞
2014-07-09 21:25:43
—— 引自第53页
正如爱情中的性爱并非真正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也同样不以幸福为目的。我们也许会这样以为,但是在接受考验时,爱情证明的恰恰相反。大家都知道,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意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便成熟而有经验,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够清楚地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要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算计都不能影响爱情。即便一个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与心爱的人结婚不可能导致幸福,婚姻给他带来的只能是:照顾无法治愈的残疾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含羞忍辱,爱情也始终不犹豫地说:“我宁愿这样也不愿分离,宁愿有她而痛苦,也不愿没她而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心碎也愿意。”我们内心的声音若不这样说,那就不是爱情的声音。 (查看原文)
西泠
7赞
2013-06-16 17:14:47
—— 引自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