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文稿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伦敦文稿》是二战期间薇依在伦敦去世以前的文稿集,多数篇目系为法国抵抗组织撰写,内容涉及战争和国际政治,法国战后政府重建,以及她本人长期沉思的哲学与宗教问题,读者或许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学说的纲要”的隐约成形。

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极具独特性的法国哲学家。她在短暂一生中追问人类最严肃的根本问题,以通透而个性化的文明史观探究政治哲学和宗教思想。她在生活和写作中坚持站在一无所有者的立场。她留下一本又一本笔记,几乎没有什么完成稿,她的文字让人直接贴近一种思想在生成过程中的呼吸喘息乃至泌出的汗珠。

“薇依是法国送给当代世界的一份厚礼。这样一位作者出现在二十世纪违反了诸种偶然规律,然而不可能发生的确实发生了。”(米沃什)

中译本前言:薇依在伦敦
个人与神圣
我们为正义而战吗?
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人类义务宣言研究
扎根:灵魂的诸种需求
新宪法草案意见稿
新宪法的基本观点
这场战争是一场宗教战争
反抗的思考
全面取缔政治党派摘要
与法国人民命运攸关的殖民问题
一种学说的纲要及其他笔记
战地护士分队计划书
圣事理论
最后的文稿
致舒曼的信
伦敦家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非个人中穿行,唯有借助某种罕见特质的专注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在孤独中才能产生这样的专注。不仅是事实的孤独,还要是道德的孤独。一个人如果自认为是某个集体的成员,某种“我们”的一分子,那么他永远无法做到在非个人中穿行。
集体中人无法抵达非个人的境界,哪怕是较低形式也不可能。一群人甚至不可能共同做一道加法运算题。加法运算必须在特定精神状态下进行,也就是做运算的人当时忘记还有其他任何精神存在。
个人与非个人相对。不过在两者之间还有通道。在集体与非个人之间则无通道。首先须得是集体分解成相互分离的个人,随后个人才有可能转为非个人境界。
单单就这层意思而言,个人比集体具有更多的神圣性。
集体不但与神圣毫不沾边,还会通过模仿神圣假象步入歧途。 (查看原文)

守株待兔秀秀子
7赞
2024-08-28 09:54:50

—— 引自章节:个人与神圣

事实上,个人永在顺从集体,哪怕是在所谓个人发展的时刻。
举个例子。艺术家和作家越是把他们的艺术工作视同个人发展的机会,越是在事实上服从公众趣味。 (查看原文)

守株待兔秀秀子
7赞
2024-08-28 09:54:50

—— 引自章节:个人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