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卷译著辑录了三篇奥古斯丁早期作品,分别是《独语录》(386年)、《论自由意志》(395/396 年)、《罗马书释义》(含两短篇,394-395 年)。三篇作品有一相对集中的主题即是“自由意志”。《论自由意志》和《罗马书释义》都聚焦于自由意志问题,两部早期作品似乎提供了不同于晚期驳佩拉纠派的论述,它们在奥古斯丁的作品中占有醒目地位。《独语录》则讨论灵魂不朽的主题,由此论证上帝的不朽,蕴含着奥古斯丁所谓的两大哲学主题:上帝和灵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古罗马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创世记释义》《论基督教教义》等作品。奥古斯丁的作品几乎是后来整个基督教思想和西方思想的源头,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批评,一直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思想基础。
译者简介
石敏敏,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希腊化罗马时期作品的翻译,译有奥古斯丁《论灵魂及其起源》、西塞罗《论至善和至恶》、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神学讲演录》和普洛克罗的《柏拉图的神学》等 30 余部作品。
独语录1
导论3
第一卷 如果我们能脱离感官沉思至美8
第二卷 理性的力量或可证明灵魂是真实的且不会消失39
订正录 76
论自由意志79
导论81
第一卷 何谓人的自由意志83
第二卷 自由意志源于上帝115
第三卷 出于上帝的自由意志可说是属人之善162
订正录 220
罗马书释义227
译序229
罗马书章句237
罗马书断评268
《八十三个问题》之66、67和68 280
《答辛普利奇的问题汇编》第一卷 299
中译者后记33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人们拥抱他们所渴慕的妻子甚至娼妓的美妙身体时,就说他们有福,我们拥抱真理时,能怀疑自己有福吗?人们当喉管发烧,来到充沛的清泉时或当饥饿不已,发现了丰富的筵席时,就说他们有福。我们领受真理的饮食时,能否认我们有福吗?我们常听见人说,若他们躺卧在玫瑰和别的花丛中,或嗅膏油的芬芳,他们就以之为福。有什么比吸收真理更芬芳、更可爱呢?我们一且吸收它,能怀疑我们有福吗?许多人以歌唱或丝弦之乐为乐。他们缺乏这些时,就以自己为可怜,一且有这些,他们就快乐忘形。当那和谐的肃静真理悄悄地袭上心头时,难道我们要到别处去寻找有福的生活,而不享受那又可靠又近在身旁的真理吗?人们因闪的金银,发光珠宝的彩色和我们在火中或星宿日月中所见的光而欢乐;人们因这些东西的灿烂和优美而欢乐。当没有贫苦来阻止他们享受这些东西时,他们就以自己为有福并希望永远享受这种幸福。难道我们怕以真理之光为人生的福吗? (查看原文)
Tantalus
3赞
2021-04-16 18:05:48
—— 引自章节:卷二
因此,当灵魂能成功地看,即知道上帝时,让我们看看这三者是否还必需。既然它看见,为什么还需要信?既然它已拥有,为什么还需要望?但是至于爱,此时则非但毫无减损,而且大有增加,因为当灵魂已看到那唯一的真实的美,便愈发热爱,而且,除非它用超越之爱使它的眼专注凝视,除非它从不放弃凝视,它将不能在那最圣的形象下继续存在。但是,即使灵魂能最完全地看,即知道上帝,只要灵魂在这肉体中,既然肉体的感官也利用它们的功能,那么,即使它们不能欺骗人,也有能力引人走入迷途,所以,我们仍然是靠着那叫做“信”的抵制它们,并且相信别的东西オ更真实。同样地,既然灵魂在此生因很多肉体的苦难受折磨(即使它在对上帝的知识中已经是幸福的),它需要希望所有这些磨难死后不再持续,因此,望是不离灵魂的,只要灵魂尚在此生。此生之后,当灵魂把自己整个地统到上帝,要在那里留存,所需要的将是爱。我们不能说此时灵魂是信这些东西为真,因为任何赝品都不再能诱惑它,也不能说灵魂还有什么需要希望的,因为它知道自己现在已确实拥有一切。这样说来,健康、凝视、看见这三件事对灵魂很重要,而信、望、爱三者,总是为健康和凝视所必需,至于看见,它此生必需这三者,而身后唯独需要爱。 (查看原文)
普布梨钨丝
2赞
2020-02-23 09:22:10
—— 引自章节:独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