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佛教常识答问》系赵朴初先生“小题大做”的佛学专著。赵老自问自答,从佛教的创立到佛法的基本内容,到佛教的典籍,再到佛教的发展、传播和演变,向我们展示了佛教丰富的大千世界。

作者简介:

赵朴初(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书法家、诗人、作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

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作有《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文集》等。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一)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二)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四)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简单地说,“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身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对象)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哭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有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查看原文)

清明梦
4赞
2017-11-05 03:36:27

—— 引自第1页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查看原文)

清明梦
4赞
2017-11-05 03:36:27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