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坛经》是我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作者慧能系禅宗创始人,倡导“明心见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本书以日本学者铃木贞太郎、公田连太郎校订的敦煌写本(即法海本)为底本,参照惠昕、契嵩、宗宝三种改编本进行校释。
作者简介:
序言
凡例
参考书目
法海本坛经五十七节目录
坛经校释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二六
二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五一
五二
五三
五四
五五
五六
五七
附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法海撰
六祖大师缘起外纪
法海等集
曹溪大师别传失撰人
附 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胡适撰
六祖能禅师碑铭王维撰
赐谥大鉴禅师碑柳宗元撰
大鉴禅师碑刘禹锡撰
六祖坛经序惠昕述
六祖坛经序郎简述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赞
契嵩撰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德异撰
跋宗宝撰
重锓曹溪原本法宝坛经缘起
(节录)王起隆撰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查看原文)
刘呵幼
1 回复
7赞
2020-11-24 21:56:03
—— 引自章节:般若品第二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查看原文)
刘呵幼
1 回复
7赞
2020-11-24 21:56:03
—— 引自章节:疑问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