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
–
十位考古学家
上千幅珍贵图片
百万字深入解读
带你重新发现中国
–
【内容简介】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赵声良长年身处戈壁,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合作撰写本书,介绍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石窟的塑像与绘画艺术,道出数代敦煌人的坚守与热诚。
【编辑推荐】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合作撰写,融数代敦煌人的智慧于一炉
·深入浅出,一本书解读敦煌的千年历史与不朽艺术
·一百多幅图片,从外国的探险家到中国的敦煌人,从雕塑到壁画,直观呈现魅力敦煌
【名家推荐】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所谓《二十五史》,就没有人注意现在从地下发掘的东西,比十部《二十五史》还要多……任何研究文化、历史的朋友,都不应当疏忽这份无比丰富宝藏。
——沈从文
作者简介:
樊锦诗
出生于1938年,祖籍浙江杭州。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1963年自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在敦煌莫高窟坚持工作六十年,被誉为 “敦煌的女儿”。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 “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著有《中国敦煌壁画全集3·敦煌 北周》等,主编《敦煌石窟全集》等。
赵声良
出生于1964年,云南昭通人。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成城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佛教故事画、飞天以及敦煌写卷书法有专门研究。著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敦煌石窟艺术总论》等
一、敦煌的历史与文化
丝路重镇——敦煌
佛教的传播与石窟的营建
盛世敦煌
由极盛到衰微
敦煌的衰落
二、藏经洞与敦煌学
石室现宝
可耻的盗宝者
洞中的瑰宝
拯救敦煌
三、石窟与彩塑
佛教艺术的殿堂
卓越的彩塑艺术
四、壁画瑰宝
佛国世界
佛经故事画
经变画艺术
装饰的艺术
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366年,敦煌开始了石窟的开凿。后来北凉为北魏所灭,北魏把凉州的大部分僧人接到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这些凉州僧人成了北魏初期佛教的主导者,著名的凉州高僧昙曜还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可见凉州佛教的深厚影响力。 (查看原文)
一只毛小乐
2024-04-06 15:10:35
—— 引自章节:佛教的传播与石窟的营建
公元366年的一天,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从中原云游到了敦煌。他见城东南地势开阔,便信步来到宕泉河畔的一处高地,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睛时,忽见对面的三危山上出现了万道金光,在金光中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虽说是转瞬即逝的光景,却使乐傅感到十分奇异,他想这一定是虔诚修行得到的感应,于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修行。他请来工匠,在宕泉西岸的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用于坐禅修行。
有人推测,现存第268窟可能就是乐傅所建的洞窟。这是一个高1.5米左右的小型洞窟,中央是一条宽不足1米的过道,过道两旁各有两个仅能容身的禅室,大约就是修禅的地方。 (查看原文)
一只毛小乐
2024-04-06 15:29:15
—— 引自章节:佛教的传播与石窟的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