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米兰·昆德拉生前首次授权作品,一代文学大师最后的悲悯之声
★ 一把打开欧洲文明的钥匙
★ 在思想的高处,追问来路
《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是一代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生前最后授权出版的作品,收录作者早年创作的两篇思想文化随笔,曾产生广泛影响。
《文学与小国》是昆德拉在1967年捷克作家大会上发言的文字稿。昆德拉从捷克民族的悲剧性命运出发,探讨坚守小国文化特性的意义所在。
《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最初发表于1983年。在本文中,昆德拉继续探讨小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的灭亡可能带来的灾难。他警告说,欧洲正在失去自身的文化认同感,真正的悲剧将是欧洲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 米兰·昆德拉生前授权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从捷克民族的悲剧性命运出发,探讨文化繁荣对于塑造民族身份的意义所在
★ 集中反映昆德拉特质,勾勒出作家精神气质和思想地图
★ 对于捷克作为地理上的中欧国家,与法国等西欧国家不同处境的思考,映照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和国家,引人深思
★ 昆德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但在这本书里,他是真正与我们同时代的作家。这两篇文章有力地论证了捍卫文化就是捍卫一个国家的存在。 40年后,昆德拉的话仍然引起共鸣。 小国不是由地理边界来定义的,而是由它们共同的文化来定义的。 ——goodreads
★ 昆德拉关注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等欧洲中部小国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并认为它们的文化身份日益受到威胁。——《纽约书评》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2023),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75年起定居于法国。著有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庆祝无意义》、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总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获美第奇外国小说奖,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2001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2020年获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文学与小国 001
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 02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那些只活在当下而忽视背景的人,那些对历史的延续性一无所知的人,那些没文化的人,完全可能把他们的国家变成一个没有历史,没有记忆,声音发出去没有回音,没有任何美的荒漠。 (查看原文)
北之岚
2赞
2023-12-15 00:03:31
—— 引自第18页
但是,何谓小国?我来说说我的定义:小国就是其存在随时可能受到质疑的国家,是会消失的国家,而且他们自己深知这一点。一名法国人、俄国人、英国人不太会问自己的国家是否会延续下去。他们的国歌里只会提到伟大和永恒。而波兰的国歌是这样起首的:“波兰尚未灭亡……”
中欧作为小国的家园有着它自身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建立在对大写的历史的极度不信任之上。大写的历史,这个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女神,这个审判我们、评判我们的理性的化身,乃是征服者的历史。而中欧人民不是征服者。他们与欧洲的历史不可分割,没有它就无法生存,但他们只代表了欧洲历史的另一面,他们是欧洲历史的受害者和边缘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沮丧的历史经验中,衍生出了他们文化的独创性,他们的智慧,他们嘲讽伟大、嘲讽荣耀的“不严肃的精神”。“不要忘记,正是通过反对大写的历史,我们才能反对当下的历史。”我多么希望能够将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的这句话刻在通往中欧的大门之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片由“尚未灭亡”的小国组成的区域,欧洲的脆弱性,整个欧洲的脆弱性,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更加明显,更早被发现。事实上,在我们的现代世界,权力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强权的手中,不久以后,欧洲所有的国家都有成为小国的危险,并将遭遇小国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中欧的命运预示着整个欧洲的命运,它的文化一下子就具有了巨大的现实性。
我们只需要去读一读最伟大的中欧小说:在布洛赫的《梦游者》中,大写的历史呈现为一种价值贬值的过程;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描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社会,人们浑然不觉第二天这个社会就将消失;在哈谢克的《好兵帅克》中,装疯卖傻成了保持自由的最后可能;卡夫卡的小说观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没有记忆的世界,一个历史之后的世界。本世纪至今所有伟大的中欧创作都可以被理解为对欧洲人可能消失的漫长思考。 (查看原文)
橙子文明
1赞
2023-10-28 15: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