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逾2亿次的播放量,豆瓣评分9.1,豆瓣评论数22000条。已开播第2季。
本书脱胎自综艺《我在岛屿读书》,共分12章。除了保留美景与诗意之外,将话题提炼和梳理,回归阅读本身,随阳光海风、主理人与嘉宾的侃侃而谈中,进入迷人的书之世界,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自“岛屿”的文字盛宴而来,回归文字的沉静与激扬。在书中,作家的话,作家的书,海岛的风,桌边的茶……在朗朗笑声与突然的唏嘘中,静静地躺在书页里,记录着、鼓动着、还原着作家与文字最本真的力量!
☆【编辑推荐】
“精神世界”与“阅读”这两个关键词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套用西川老师在节目里的一句话:“让你跨越范围,跨越边界”,“跟一个远方的人或者跟古代的人,甚至可以跟未来的人形成一个对话关系,这对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一群人的精神世界,获得对生活与世界的理解。
为了便利阅读,我们从杂乱的、零乱的、跳脱的时间线中梳理,从大堆信息中提炼排序归纳编排,让主题更加集中和深入。目录沿用了原节目的主题词,又在每一大章节下设计了数个小章节,进行了对谈环节与环境的提示。让大家在快速浏览之外,既获得大概信息,又有阅读的喘息空间。
全书除了收录话题精髓与不可省略的文字、生活细节外,还收录了118幅原节目中的画面和48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帮助大家具象地阅读与了解。
愿你在某个面对自己的时分,拾起这本书,随意翻到某一页,能够被一句话、一幅图、一个场景嵌入、击中,得到一点收获,重新认识并理解生活与自己。
☆你习惯在哪里读书?
在地铁,在路边,在家里,在公园,还是在图书馆?
从现在开始,我们去岛屿读书吧!背靠书屋,面朝大海,天高云淡,渚清沙白……走吧,去岛屿读书,跟随余华、苏童、西川的脚步,前往海南分界洲岛,没有日常琐碎,只有老友、好书和风景,只需面对天地,面对自己。
☆作家余华,苏童、诗人西川、博主房琪是书屋主理人。岛上有好书,有美景,有故人新友,共赴书中之境。
书里有故事,书外有人生。听作家讲故事,围炉话人生。
☆【金句摘录】
余华:阅读不是为了马上就让你学会什么,马上让你掌握什么,当你在阅读到一部作品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存在了,这个时候的那种乐趣比你生活中的乐趣更吸引人。
苏童:如果你一生读了好多书,你老了不会后悔,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深刻一点,复杂一点。
西川:阅读能够让你跨越范围,跨越边界,使你跟一个远方的人或者跟古代的人,甚至可以跟未来的人形成一个对话关系,这对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
☆全彩印刷+双封装帧,精致便携,开启阅读的梦幻之旅。
☆每本赠送节目推荐书单;3款Q版人物漫话书签随机赠。
作者简介:
由今日头条、江苏卫视共同打造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一播出便引发了一波全民阅读狂潮。
节目共12期,由作家余华,苏童、诗人西川、旅行博主房琪担任书屋主理人,在面朝大海的海南分界洲岛的书屋中,邀约故人新友,畅游书海,共话人生。
相遇岛屿
一种阅读,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
耕种·丰收
在阅读的旅程里出现,感受共鸣,我们不再孤独。
彼此的背影
有时候我觉得,阅读是一种友谊的方式。
生活有心·文学有趣
阅读它也许是严肃的,但同时它也有一种娱乐功能。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作家跟读者之间是有一张看不见的契约的。
诗意地栖居
伟大的叙述大多从狭窄出发抵达宽阔,从个人出发抵达社会,从时间出发抵达历史。
家园
感动本身已经是种写作,哪怕我一行诗都没写。
成长的压舱石
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能有救。
我们这一代
好的影像应该是能够表达内心深处的那种精神性。
大海·岩石·文学·电影
文字和影像都是当事人,这是一场恋爱。
文学无界
我们都认为文学应该是优雅的,粗俗不是文学,其实文学什么风格都应该有。
我在岛屿读书
离开了阅读的精神世界,几乎很难说就是精神世界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苏童思考道:“我觉得阅读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可以有一种内心生活,而这种内心生活需要引导。有时候,一本书、一部小说,能引导你进入某一种内心生活,你就是比别人活得丰富一点。阅读首先是识字以后的一种潜意识动作,因为你识字,那么你就需要跟内心生活有所呼应。”
余华接着说道:“读书的好处就是,让我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呢,让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其实也是很宽广的,因为我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新鲜的经历,可以体验没有经历过的情感,这是很重要的。但这个前提就是,这本书一定要跟你相遇。一种阅读,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当然也可能所有人都说这本书好,你却没有共鸣,但是不要着急。为什么呢?你还没到和它相遇的时候。” (查看原文)
流汗寶寶
2024-09-25 19:35:43
—— 引自章节:相遇岛屿
苏童说:“任何时代,精神都需要有出口。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有种狂热的热潮,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它是所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人的精神出口,不光是有作家梦的人,不光是有远大文学理想的人,所有的这些精神出口就像是干军万马走过了文学这座独木桥,所以就显示出那样一种辉煌。”
余华道:“我们幸运的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当年我印象很深的是邮政局,只有邮政局有文学刊物。再后来,开始出现报刊亭了,报刊亭里也只有文学刊物。” (查看原文)
流汗寶寶
2024-09-25 19:35:43
—— 引自章节:耕种·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