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读来令人兴味盎然的一本学术新作。其中有对奇诡故事世界——魔幻、奇幻、玄幻、架空、穿越的腹地探查,有对数码时代跨媒介叙事的深度叩问。一边是对古老的说书人技艺的当代沉思,一边则是对数码炫技的从容拆解。写作有问题意识,有当代视野,有体认、有思索。(北京大学教授 戴锦华)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更是我们的存在方式,而叙事是人类对现实的想象与超越。在媒介不断扩容的时代,施畅这本新著尝试绘制跨媒介叙事的认知地图,力图洞察新媒介时代愈益复杂乃至真假难辨的故事/现实世界。见功力,识谨严,察胸襟,跨媒介,超文本。一种智慧的快乐,一种学术的想象力与生产力,使我对其当下性与未来性充满期待。(北京大学教授 陈旭光)
◆数字时代的幻想重临,是当代新媒介文艺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本书通过对跨媒介叙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考察,展现了故事世界背后的幻想、技术及文化谱系,选题聚焦,材料扎实,文风清通。施畅这部新著,搭建了跨媒介叙事的学术框架,体现了青年学人的开阔视野与学术雄心。(南开大学教授 周志强)
◆施畅这部力作,其意义并非仅在于推进前沿或填补空白。实际上,这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本身就是一次跨媒介的实验与历险。当他纵情穿行于不同的理论和媒介之间,他便也如思想的魔法师,施展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复魅之力。如何让看似枯燥的学术带上精神性的魅力,施畅的回答值得期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宇辉)
作者简介:
施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曾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跨媒介艺术、后电影理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十余篇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著有《故事世界的兴起: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
序
前言
第一章 理解跨媒介叙事
第一节 何谓跨媒介叙事
第二节 可扩展性:跨媒介叙事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故事世界:跨媒介叙事的吸引力
第四节 盗猎与游牧:跨媒介叙事的行动者
第二章 数字虚拟时代跨媒介叙事的三重转向
第一节 技术虚拟化
第二节 媒介融合化
第三节 文化复魅化
第三章 虚拟化:跨媒介叙事的技术变迁
第一节 虚拟世界的研究理路
第二节 幻想世界的崛起
第三节 制造幻境的革命
第四节 个案研究:虚拟现实的兴起
第五节 个案研究:增强现实的兴起
第四章 融合化:跨媒介叙事的媒介分析
第一节 作为方法的跨媒介研究
第二节 跨越边界如何可能——以电影为例
第三节 个案研究:对电影化游戏的跨媒介分析
第四节 个案研究:对游戏化电影的跨媒介分析
第五章 复魅化:跨媒介叙事的文化批评
第一节 故事世界与复魅文化
第二节 幻想文学疆域的地图构想
第三节 科幻影像城市的未来想象
第四节 个案研究:关于未来纽约的跨媒介想象
第五节 个案研究:关于未来上海的跨媒介想象
第六章 探索构建中国当代跨媒介叙事体系
第一节 三体宇宙:大国科幻的跨媒介叙事
第二节 仙侠江湖:侠骨柔情的跨媒介叙事
第三节 盗墓空间:探险寻宝的跨媒介叙事
第四节 修仙世界:个体逆袭的跨媒介叙事
第五节 权谋后宫:女性成长的跨媒介叙事
结语 迎向复魅空间的永恒探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们如此害怕失去现有之物,却又如此不甘于现状;我们但愿现世安稳,却又指望现状改变;我们随时准备逃离、找寻自由,却又总是瞻前顾后、恋恋不舍。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流行文化的「被毁灭的纽约城」,既是无端的侥幸,也是无尽的饕餮。 (查看原文)
momo
1赞
2024-10-15 08:57:09
—— 引自章节:第四节 个案研究:关于未来纽约的跨媒介想象
媒介融合化的关键在于「跨媒介性」,这一概念预设了「媒介边界」的存在,同时也暗示媒介实践难以恪守其边界,模糊、搅乱边界实乃常事,故而媒介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不纯粹的状态。跨媒介性基于对纯粹媒介的批判,旨在克服「增殖论」「扩展论」「实践论」等论断的局限性,采取媒介融合的视角,将分析重点聚焦于「媒介如何跨越边界」,即共通、混合、转化的关系。 (查看原文)
momo
1赞
2024-10-15 09:01:38
—— 引自章节:第三节 文化复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