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498,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内容简介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情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目前对情感史的研究有两大派别,其中一派是普遍主义派,认为情感是一种内在、跨越历史文化的东西,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表露的方式不同。另一派是社会建构主义派,认为每一种情感都是由时代文化而定,而且会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感受发生影响,因此有自己的历史。围绕着这两个观点形成两大阵营,争论十分激烈,持续至今。
作者简介
扬•普兰佩尔(Jan Plamper)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专攻情感史、感官史、移民史和俄罗斯史。已经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GeschichteundGefühl:GrundlagenderEmotionsgeschichte,2012)、《新德国人与移民:德国人的另一段历史》(DasneueWir.WarumMigration dazugehört:EineandereGeschichtederDeutschen,2019)等。此外,还与人合作主编了情感史研究论著《俄罗斯人的情感领域:情感文化史的研究》(Inthe RealmofRussianFeelings:ApproachestotheCulturalHistoryofEmotions,2010)和《恐惧:跨学科的研究》(Fear:AcrosstheDisciplines,2012)。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一书已被译为英语、日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
目 录
致谢
导言:历史与情感
章 情感史的历史
第二章 社会建构主义:人类学
第三章 普遍主义:生命科学
第四章 情感史的视角
结语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前 言
导言:历史与情感(节选)
一个只有葡萄干大小的黑色椭圆形阴影组织,与大脑中其他颜色较浅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甚至不能把它单独分离开来,这就是杏仁核。它不像肝脏或肾脏那样是一个器官。你可以把肝脏或肾脏从人体躯干的塑料模型上取下来,然后再放回去,这很简单。有人给我看了一个大脑切片中的杏仁核,这些切片看起来就像切开的花椰菜。一名学生检查了许多装有福尔马林的桶,直到她找到一个大脑切片,她仔细地将切片分开给我看,杏仁核才清晰可见。
编辑推荐
情感是什么?谁可以有情感?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一种社会建构?
情感到底有没有历史,它们是否是人类学的常量?
情感史是当前争论异常激烈的领域之一,本书是一本介绍此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不仅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