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的荣格承继者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博士于1959-1960年在苏黎世荣格学院的冬季讲座精编而成。
永恒少年,典出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他来自古希腊母性崇拜仪式,也是被母亲的疼爱所深深包覆而无法完成个体化历程、长大成熟的孩子。作者相信永恒少年现象将日益普遍。
作品深入分析了脍炙人口的《小王子》与《无空间王国》当中 “永恒少年”的问题;深入解读“永恒少年”的心理与人生困境,并提出建议;同时附《小王子》的原书插图,结合文本与图像分析,展现荣格派分析技巧的多样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她擅长文学、语言学、拉丁文、希腊文以及古代历史,并于1933年18岁时遇见荣格后,即追随他直到他1961年逝世。其间,她不仅将跟随荣格所学到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童话分析中,也为人做心理分析,累计分析了65,000个梦。
冯·法兰兹博士一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成立“苏黎士荣格学院”,并四处讲学不辍,常受邀到各地授课,内容集结成书,涉及童话、梦、神话学、积极想象、共时性等主题,有多达20余部作品,著作常以大量实际经验与案例,佐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述。
译者简介:
徐碧贞 台湾心理咨询师暨美国加州临床心理师(PSY29148)。曾任高中辅导教师,获取加州整合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临床心理学博士、纽约市复旦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心理咨询硕士及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士。目前于旧金山荣格学院“国际分析心理学人计划”接受荣格分析训练,同时于加州奥克兰亚健社(Asian Health Services)担任临床心理师暨临床督导。译有《解读童话: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世界》《我的荣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师的生命叙说》《阴影与恶:如何在危难中发起反攻?》《永恒少年:我们为何拒绝长大?》。
推荐序 从黑暗涟漪到终极光明:一条永恒少年的不归之路/洪素珍 001
致谢词 001
第三版编辑说明 001
第一章 永恒少年原型 003
永恒少年的特征 /004
工作就对了 /008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010
感伤与残酷 /012
《小王子》/019
被蛇吞掉的象 /024
画出绵羊的考验 /030
第二章 箱子里的绵羊 041
孩童神的双面性 /044
缺陷的自性? /048
成长与幻灭 /053
绵羊的象征 /055
创作与疗愈 /066
第三章 如果拒绝成长,成长就会杀了你 073
悲剧的虚弱性 /074
过度生长的猴面包树 /078
成双的星球:截然相反的命运 /091
“总有一天”与无聊感 /095
玫瑰与阿尼玛的双面性 /100
第四章 情感的价值 113
带着星星的属性诞生 /117
初会地球 /121
蛇的象征与死亡诱惑 /124
统计学对灵魂的毒害 /134
独一无二的驯服 /141
第五章 死亡 151
劣势功能的魔力 /155
我,无力动弹 /161
负伤与疗愈 /172
遭遗忘的口套 /185
第六章 一个年轻人的经历(上) 191
第一封信中的梦 /195
双重性、依附与死亡 /199
女孩与梦 /204
永恒少年的中年危机 /213
第七章 一个年轻人的经历(中) 219
下方的星星 /220
欠缺情感,没有踏实地活过 /228
为生命做出选择 /235
大地与骷髅 /238
第八章 一个年轻人的经历(下) 249
失去羽翼,落入死亡 /250
亚麻油布地板 /254
被动罪恶感 /258
智性主义之害 /263
被阉割的尊严与勇气 /270
第九章 对新王国的期盼 281
梅尔希奥 /286
冯·斯比德与佛 /293
孤单的孩子与无意识 /303
虚弱的爱洛斯 /308
理解自己的投射 /312
父子冲突 /315
第十章 权力欲 321
失序的宴会 /322
爱与权力 /335
陷入恶魔游戏 /345
知识与权力 /351
第十一章 对立面的意义 359
冯·斯比德与他的分身 /360 缺乏联结与罪恶感 /367
狼与蘑菇 /384
第十二章 废墟上的华丽建筑 397
在变迁中联结内在真诚的信仰 /402
日耳曼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关联 /408
屎疾镇之乱 /411
再次物极必反 /423
最后一幕 /434
附录一 参考书目 443
附录二 延伸阅读 44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绵阳放在盒中并不是逃避的姿态,而是源自于我们所谓的特定神经衰弱,一种健康及力量上的衰弱。个体需要特定的力量才得以忍受冲突。圣修伯里想要回头去修理他的引擎,而星星王子却不让他草草的画完一只羊,不断烦他说这个画的不对,那个也不对,接下来的这个也不对。因此,圣修伯里就在孩童以及将引擎修好的迫切需求间拉锯着。他完全理解孩童的重要性,同时,也理解对方是用典型的孩童方式在烦他,因为他明显感觉到,即便自己再画出一只羊,也不会是对的,或者反倒会带出一堆问题。如果你以象征性看待此处,这意味着在外在及内在生活的需求渐竖立了巨大的张力,你如何能既遵循外在现实的要求——这是理性告诉你的正确的作为——同时也遵循内在生活的需求?
难处在于内在生活的需求需要时间,你无法在坐了五分钟的积极想象后接着去做其他事情……个体需要冥思,那是个需要全心全意的全职工作,但是常见的状况是,他同时也会有外在生活的迫切需要,而这是需要忍受的最糟,也最困难的。其中一个张力要尽可能的让双边都得到满足。而虚弱的人格特质,我并非意指道德论断上的虚弱,而是生理上天生就不强壮。虚弱的人格特质采取捷径反应的方式来回应,就像下定决心做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放在一边,这就显现出无法忍受一定限度的张力。不过这其实是相对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承受超过一定限度的张力,只是虚弱的人格特质会出现失去耐心的反应,而强壮的人格特质则能够在张力中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看见圣修伯里在第三次尝试画绵羊之后就放弃了,同时想出捷径解决方案,好回到它的引擎上,这就是虚弱的迹象。而故事的其余内容也显示出这一点。举例来说,星星王子的飞机很小,他自己本身也是娇小玲珑的。或者我们去看第一个梦,英雄并没有从被吞进的蛇肚子里走出,也就是并未从吞噬的母亲走出。
可能其他受到永恒少年问题所吞噬的男人会有力量来承受更多的痛冲突,但他们不过就是出于不耐烦而做出反应,而不是出于悲剧性的虚弱。… (查看原文)
李欢乐。
1 回复
4赞
2022-01-19 16:49:31
—— 引自章节:悲劇的虛弱性
因为痛点必须被掀开,同时也必须受折磨,唯有透过那样的方式才能更成熟。更危险的是,当幼稚的那一面被切断,这些人完全不会显露。但是,当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他们不十分真诚,而当你能够与之建立足够的接触及谈话,你会知道他们从来就没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有些不太真诚的部分,接着眼泪就出现了,他们不知道该拿眼泪怎么办,因为唯有当他们哭泣时,他们才是真心的,想当然的,他们并不想哭泣,那是幼稚主义浮现的一种形式,或是当幼稚阴影面在伴侣身上做出言过其实的情感需求时,会出现的表现。
压抑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被压抑的孩子持续在角落中哭泣或生气,因此绝对不能将情感分离。个体必须维持接近情感,同时不失去与情感的接触,一旦失去了,就意味着与自身的真诚人格失去接触。但是个体也不能让情绪流泄出来。我的经验所得,就是要受折磨,并不断地受苦,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地长大了。 (查看原文)
李欢乐。
1 回复
4赞
2022-01-19 16:49:31
—— 引自章节:玫瑰與阿尼瑪的雙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