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日本战后民主主义时代思想旗手丸山真男的杰作
兼具理论穿透力和大众影响力的思想史写作范本
—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有着越出学院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书收入文章4篇,是丸山1957—1959年面对战后日本的现实状况,在历史和当下的张力中进行思考的结晶,在其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在书中,丸山对近代以来日本思想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天皇制、传统与现代、锁国与开国、组织与个人、知识分子与大众、抵抗与转向、政治与文学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如“杂居性”和“无构造性”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领略丸山惊人的敏锐和极具穿透力的思考方式,也可在与日本不尽相同的中国的语境内,读出丸山的思想对我们自身的启示。
我店曾出版《日本的思想》节译本(2009)。为更完整地呈现丸山真男的思想,本次出版,根据1961年岩波新书版进行全文翻译,是为“岩波全本”。
作者简介:
丸山真男(1914—1996),“二战”后日本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学家和思想史学家,其研究范式被日本学界尊称为“丸山政治学”。1950—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 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1952)、《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1956—1957)、《日本的思想》(1961)、《战中与战后之间》(1976)、《从后卫的位置出发》(1982)、《读〈文明论概略〉》(1986)、《忠诚与叛逆——日本转型期精神史的多重面向》(1992)等。另有《丸山真男集》(全16 卷、别卷1)、《丸山真男座谈》(9 卷)和《丸山真男讲义录》(7 卷)。
—
唐利国,1974年出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新潟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专攻日本政治思想史。著有《武士道与日本的近代化转型》(2010)、《兵学与儒学之间——论日本近代化先驱吉田松阴》(2016)。
区建英,东京大学博士,日本新潟国际信息大学教授,庆应义塾大学福泽谕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著有《自由と国民 厳復の模索》(2009)等,译有《东亚的王权与思想》(2016)和《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2018)等。
刘岳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第一章 日本的思想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思想与文学——作为一项案例研究
第三章 关于思想的存在方式
第四章 “是”与“做”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以体制的稳定为背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第二代青年中产生的自我主张的实质,如同石川啄木所尖锐地揭示的那样,只是“不以国家为问题”而已。支撑着他们的,是一种自己“与强权的存在没有交集”的逻辑:“国家必须是强大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妨碍它。但是,要让我们帮忙,那就只好说抱歉了!”这种被认为是对权力的漫然反抗的倾向,其实正是因为“国家成为我们的敌人的机会”不断减少或消失而产生的。这一悖论不可忽视。白桦派的“反世间主义”与“反权威主义”走的也完全是这一路线。对于明治天皇的死以及乃木希典大将的殉死,白桦派的志贺直哉和长与善郎的态度,与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的理解方式,有着明显不同。总的来说,在白桦派的自我中,规范意识的薄弱,与此不无关系。还有,武者小路赞叹年轻的日本:“权威不存在之国才是乐土。”并写道:“你是个人主义者吗”“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你是世界主义者吗?”“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你是社会主义者吗?”“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你是国家主义者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的!”(《在某种意义上》,《白桦》,1911年7月)在此,唯独对“国家主义”、在附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限定词的前提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不难理解、这一切的背景是体制稳定所塑造的明治国家形象的后退。不能将对国家的“无视”或“蔑视”,与对国家的批判性态度,直接混为一谈。 (查看原文)
若漫
7赞
2023-06-25 20:36:5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思想与文学——作为一项案例研究
然而并不像人们单纯的理解那样,从文明开化到自由民权的一系列思想,–与后来的国粹主义抬头的时代相比– 它们对欧洲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天真的"。一直就有人指出,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的民权论者中,大部分人存在着如下思想的分裂,即在国内采取自然法合理主义立场,在国际社会则采取弱肉强食观念的。……罗素曾经辛辣地指出,欧洲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并不是基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比孔子、老子占优势,而是基于这样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即平均起来,一个欧洲人杀死一个中国人要比相反的情况更容易一学期。而对于东洋来说,最切身而具体的感受申请,"欧洲近代"意味着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机械和技术。但从我国来看,先是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抱有"传统的"自卑感,继而又对西洋抱有自卑感,因此,东洋与西洋的问题,和日本作为东洋"近代化"优胜者的问题在思想上相交错,这种交错后来甚至强化了日本实现帝国主义的发展的虚伪意识的性格,促成了轻率的东西发"综合"观的发酵。 (查看原文)
suniuz
1 回复
3赞
2013-01-20 07:04:03
—— 引自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