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歷史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內容簡介

如果還可以採用副標題的話,我倒想稱本書為《蔣介石初傳》或《蔣介石粗傳》。總之,今逢中國在二十世紀之長期革命成功之日,我們極待為當中重要領導人之一蔣介石初步作傳,否則很多歷史資料無從綜合。縱使寫書作傳之條件尚不如理想,文辭也免不了粗率,但此項工作已無法拖延(注意蔣一生做事也是在客觀條件尚不具備時提前做出)。只希望日後另有高明隨著時代之展開將我所寫書向前修訂(但請勿向後修訂),以期化粗率為精細,更能與時代融洽。我也希望替此一時期其他人物作傳之作家同樣放寬視界,先著重歷史之長期的合理性,次及於褒貶。使中國近代史先具備與現情切實啣接之輪廓,再提到各人對書中人之恩怨愛憎。

我在兩年來從書中摸索之最大成果,則在真切的瞭解蔣介石作為中國領導中數十年,最初並無預感。而只是隨著情勢之展開,發現自己突居高位,成功固然出於意外之迅速,失敗也來得離奇。舉凡中山艦事件之發生;北伐期間在武昌城下頓挫,卻又能在江西打開局面;中原大戰;對紅軍之圍剿與反圍剿;九一八事變及西安蒙難都是事前無從逆睹之場合。即是主持對日作戰,也不過胸中稍存概念,談不上籌謀計劃,所以日後被逼入內地之困窘情形,因著美國之參戰而絕處逢生,藉著羅斯福之提倡而中國成為四強之一,又因中國社會不能對預期的理想對數,而須他蔣介石人身上負責,以後黑金剛鑽之計劃尚未實施勝利突然來臨,和談與內戰接踵而至,也很難在事前見其端倪。綜合以上各事,我們只看出歷已在他蔣介石眼前和手下高速的展開,他無從採取通常合乎情理的方法對付。於是他以直覺作判斷,先以道義為手段,不及則雜之以權宜,多時仁厚,偶爾心狠。被逼不得已則以宗教哲學思想和御己的紀律堅持下去。

作者简介:

得獎榮譽

‧1994年 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原文摘录:

然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不承认知识出自客观,他的口语为“天下无心外之物”……陈荣捷教授是当代研究王学之权威。他就说出王阳明的哲学短于逻辑,而长于行事之决断。因为以行动代替知识,可能打开局面,而用不着左右思量,顾虑多端,反而迟疑不决。
以下一段出自蒋介石日记:“余性狂直愚拙,故对人对事皆无戒惧,更无疑虑,所谓直道而行者乎?因之此身虽入险境,而不知其为冒险;已当万难,而不知其为犯难。及至险难一一暴露,方知此身已陷重围,乃不得不发奋拼命,恶战苦斗以自救。而自救之道,一则攻坚致强,一则蹈瑕抵隙。多用瞑眩廖(打不出来病字旁的)疾之方孤注一掷之举,以为最后一着则为起死回生,绝处逢生之机,亦即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蹈之亡地,而后生后存之道。此余一生之所以不能茹苦含辛者在此”,内中全未提及王阳明,可是先采取行动,此考虑后果的方针,与日人心目中的王学如出一辙。而且内中的“瞑眩廖疾”,亦即猛开药方,使受者头晕眼花,典故出自《书经》“药勿眩瞑,厥疾勿廖”,尤其自认其行动不合逻辑。 (查看原文)

一次性射出成形
1 回复
8赞
2012-07-17 12:46:37

—— 引自第15页

大凡作自传和回忆录的总有替本身辩白、掩非饰过的趋向,所以一般说来此类文字不可尽信。而蒋氏日记却已明白道出,是一种促进修养之工具。再从他保持纪录的习惯看来,写日记亦可算作他行政工作之一部分。再加以王阳明之影响,他的日记始终带有信仰的成分。这些因素既可以视为军事思想,或战场心理,亦可视为革命哲学,总之就与一般不同。 (查看原文)

一次性射出成形
1 回复
8赞
2012-07-17 12:46:37

—— 引自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