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曹操传》取材丰富,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及其实践,以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作了论述,为人谲诈的一面也如实作出了反映和评论。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了卓越贡献、既智且诈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张作耀,1931年生,山东平度人,汉族,作家。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7年调至人民出版社,历任编审、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和《新华月报》主编等职。曾兼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张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和书刊编辑工作。学习和工作之余,致力于个人学术研究。
绪言
第一章 动荡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 家世源流及其青少年时代
一、“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二、任侠的少年时代
三、初入仕途,勇向权贵和陋习挑战
四、不愿违道取容,称疾归里
第三章 陈留起兵到中原始逐鹿
一、拒绝参加“谋废灵帝”的行动
二、陈留起兵
三、“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四、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自己
五、中原始逐鹿
第四章 迎帝都许
一、迎帝都许
二、百官总已以听
三、重用贤能
第五章 推行屯田
一、取“先代之良式”以为“定国之术”
二、许下屯田
三、不断完善屯田制度
四、曹操建置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初试“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南征张绣
二、东讨袁术
三、长驱伐吕布
第七章 平定袁绍父子和北征乌桓
一、官渡胜袁绍
二、讨平袁氏兄弟
三、北征乌桓
第八章 兵败赤壁
一、间行轻进取荆州
二、初战失利
三、兵败赤壁
第九章 外备边防,内固权力
一、军谯备战
二、让县明志
三、加强集权
第十章 西征马超与韩遂
一、渡蒲阪,据河西,结营渭南
二、巧施离间
三、“兵之变化非一道”
第十一章 军败叹赞孙仲谋
一、阮璃捉刀胁孙权
二、军败叹赞孙仲谋
三、密教张辽破敌军
四、屡屡用兵无大功
第十二章 得陇不复望蜀
一、遥制兵,夏侯渊建功西北
二、亲督将,张鲁畏服封侯
三、失掉“望蜀”的机会
四、汉中不复再有
第十三章 封公建国,晋爵为王
一、封公建国
二、晋爵为王,设天子旌旗
第十四章 联吴击关羽
一、“水淹七军”
二、联吴击关羽
三、军事决策上的新观念
第十五章 尚礼崇法,不信天命
一、尚仁重德,倡礼嘉义
二、峻刑苛法
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第十六章 用人重谋,举贤勿拘品行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二、用人重谋,“诫在面从”
三、惟才是举
四、不拘一格用人
五、不用则杀之
第十七章 抑制兼并,改革租税制度
一、重豪强兼并之法
二、减轻赋役,恤民疾苦
三、改税制,开租调制之先
四、重视水利事业,倡行盐铁官营
第十八章 整顿风俗,倡办教育
一、整顿社会风俗
二、以先王之道为教
三、戒奢尚俭
四、本着移风易俗的精神安排丧事
第十九章 文学贡献
一、继承并推动了乐府诗的发展
二、歌以咏志——曹操的文学思想
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乐府诗的特点
四、“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散文的特点
五、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十章 多才多艺及其谲诈性格
一、喜好艺术
二、好养性之法,善结方术之士
三、两重性性格
第二十一章 妻妾及子女
一、卞后与丁夫人
二、曹昂、曹冲、曹衮和曹彪
三、曹丕、曹彰、曹植及其争立太子的斗争
四、女儿曹节等
第二十二章 今古论曹评议
一、时人褒贬
二、魏晋期间治史者的评论
三、南北朝及唐宋时期,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
四、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艺术形象定型化
五、近人论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重印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根据历史记载分析,曹操镇压农民起义军虽然态度坚决,但从来不像袁绍、公孙瓒之流那样残酷屠杀。
曹操其人虽然常常不以杀人为介,但对待义军却因另有所图而不嗜杀。论者往往只注意曹操以镇压义军起家,而没有注意到这种不同。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他正是以收编来的这股兵力和自领州牧得到的地方兵为本钱,并不断扩大,最后取得逐鹿中原的成功。 (查看原文)
陈先生
3 回复
2赞
2018-01-23 18:58:58
—— 引自第48页
曹操每有晋迁,辄三让之,即使后来大权独握“自封”自己,也不忘三让的程式。他运用这种程式的目的不在“让”,而是要通过它把自己的功劳摆出来,记录在案;所以,意不在谦逊,而在服众,在表无愧于受封。 (查看原文)
睢园绿竹
2赞
2022-10-22 01:35:01
—— 引自章节:一、迎帝都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