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与鲜卑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了乌桓与鲜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和作用;乌桓与匈奴、鲜卑以及汉朝的关系;北魏初期在畜牧和农耕业上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等。

作者简介:

马长寿(1906一1971),字松龄,山西昔阳人: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一九三三年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留校任教。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中央博物院工作,多次深入四川西部进行民族调查,撰写和发表了一批民族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此后,又先后执教于东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一九五。年转入复旦大学任教授,讲授中国少数民族史。一九五五年调入西北大学任教授,一九七一年病逝于南京。主要论著有《北狄与匈奴》、《乌桓与鲜卑》、《氐与羌》、《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突厥人和突厥汗国》、《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彝族古代史》、《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报告》、《凉山罗夷考察报告》(即出)、《马长寿民族学论集》等。

第一章 总 叙
一 乌桓、鲜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和作用
二 乌桓、鲜卑的起源以及他们和中原汉族的交错移动
三 北魏的移民代都和山东、河西、南朝的文物制度对于北朝的影响
四 拓跋鲜卑的两次南迁及其汉化
第二章 乌 桓
一 乌桓的邑落公社
二 乌桓与匈奴、鲜卑以及汉朝的关系
三 乌桓的分散和融合
第三章 东部鲜卑
<甲) 前期的东部鲜卑
一 东部鲜卑的起源和邑落公社
二 檀石槐军事大联盟的建立
三 轲比能的复兴
四 促进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实现的若干因素
后期的东部鲜卑
一 慕容部、段部、宇文部的源流、迁徙和融合
二 慕容鲜卑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经过
三 诸燕衰亡的原因
第四章 拓跋鲜卑
一 拓跋鲜卑的起源和迁徙
二 拓跋部和以拓跋部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之形成
三 汁口授田、分土定居和宗主督护制
四 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五 北魏初期在畜牧和农耕业卜所体现的生产关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西魏时的“八杜国”指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元欣为拓跋魏的宗室后裔,资望可以作为比拟“八部大人”的“八柱国”的代表。但是当时宇文泰总百官,都督中外军事,元欣有名无实,只“从容禁闼”而已。其次,宇文泰、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四人,论地望皆武川镇将士的后裔,论世系皆出拓跋魏的内入诸姓。这般军阀的祖先在北魏朝中初作统治阶级的爪牙,鱼肉人民,很为得意。后因“底滞凡才,出为镇将”,他们便认为“进仕路难”,“官婚班齿,致失清流”,所以一部分人就参加了六镇起义。……六镇起义失败,一部分人随同降民流散到太行山以东各州就食,后来参加了河北起义;另一部分人南下并州各地投降了北魏镇北将军契胡帅尔朱荣,并随荣军征讨河北的起义军。上述宇文泰和侯莫陈崇属于后一种类型;独孤信和赵贵属于前一种类型;于谨则直属于大行台仆射元纂部下,以征伐茹茹和河北起义军起家。
此外,李弼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族别为徒何鲜卑族或汉族。他的祖先没有作过武川镇将,本人在永安元年(528年)被尔朱天光辟为别将。李虎的祖籍为赵郡人。祖父李买得徙家武川镇,父亲天赐作过魏国的幢主。这位幢主在六镇及河北起义时充当什么角色就弄不清楚了。最后还有一个赵贵,祖父赵仁以良家子镇武川。《周书》本传称:“孝昌中(525-527年)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逼。”不论主动还是被迫,他是参加了葛荣所领导的起义军的。葛荣败后,他变节投降了尔朱荣。
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尔朱天光率领两个军团入关镇压关陇起义。一个军团由贺拔岳率领,宇文泰、赵贵、李虎、侯莫陈崇等都是这一军团的将领;又一个军团由侯莫陈悦率领,李弼是这一军团的将领。关陇起义被镇压后,尔朱天光因尔朱荣被杀,率兵东至洛阳,为荣复仇,不久天光亦被杀。留在关内的两个军团,侯莫陈悦暗中与高欢联络,杀死了… (查看原文)

哈梨
2赞
2024-12-02 06:45:13

—— 引自章节:四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 317

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历史很长,所以许多部落联盟的制度对北朝国家的影响亦最强而且最久。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北魏及西魏的官制。例如八公、八座、八柱国之名,从表面看似出自中朝的官制,但统治阶级之所以采用这些官制,又跟拓跋魏长期的部落联盟历史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此外还有许多遗风遗俗亦是如此。 (查看原文)

哈梨
2赞
2024-12-02 04:50:59

—— 引自章节:四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