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作者本人对文革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反思,其中还包括他针对“红卫兵”行为所做的专题研究,在研究中作者为我们冷静剖析了那红色年代的疯狂。
作者简介:
徐友渔,1947年生于四川成都,1966年时为成都一中高中三年级学牛。经历了文革、下乡,当过工人,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77届学生,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6--1988年为牛津大学访问学者,199Z-1993年为布里斯托尔大学访问学者,专业为当代西方哲学,现为研究员。
前言:鼓起我们的道德勇气
个人经历
精神档案
一群思想者的风貌和踪迹
红色年代的疯狂
求学新历程
“老三届‘反思
我们敢不敢直面历史?
博物馆与真实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
告别悲剧
“我们”是谁?
人性兽性之谜
塑造善良美好的心灵
知青经历和下乡运动
专题研究
红卫兵行为动因的调查和分析
“文革”中红卫兵的派别斗争
参考文本
西方学者对中国“文革”的研究
一代人的外部形象
评《剑桥中国史》第15卷关于“文革”的描述和观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事后,任何明眼人都很容易看出,上山下乡的真实动因决非如主流话语机器所喧嚷的那样,出自“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宏图,而是基于不能拿上桌面的急功近利的考虑。第一,当初为了动员红卫兵冲击”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即老于部,不惜把他们捧上了天,毫不吝惜地把“革命先锋”“闯将”之类的桂冠戴在他们头上,并严厉告诫工人农民不许干涉、反对他们,要支持和向他们学习,但到了运动后期,如何处置这批任务完成,居功自傲,有组织的学生,却成了令政治家头痛的问题。于是,先是有“小将犯错误”之说,接着把他们从城市的政治活动场所一股脑地扫到农村。金光灿灿的革命词句,掩盖不了最传统和陈旧的权谋数术。第二,“文革”中学校关门,各种工矿企业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坏和打乱,长期得不到恢复,数百万中学生既无升学的希望,又无安排就业的可能,“面向农村”是惟一拿得出的办法,也是在政策失误之后,国家解决人员安排方面燃眉之急的一贯作法。“为接班而锻炼”,“再教育”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招牌。 (查看原文)
算来一梦浮生
1赞
2024-12-25 15:12:24
—— 引自章节:知青经历和下乡运动
一下乡就对我们搞“忆苦思甜”教育,我们对这套程式相当熟悉:上了年纪的工人、农民痛说苦难家史,讲述过去饥寒交迫的日子,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青少年懂得“旧社会日子比黄连苦,新社会甘子比蜜甜”。但开会前只见干部们对即将登场的老农紧张叮咛:“叫你们只忆1949年以前的苦,千万不要忆成1962年的苦!”忠厚颟顸的大爷、婆婆们却无一例外地对60年代初的公共食堂和饥荒做了声泪俱下的控诉,弄得干部们好不尴尬,不过,会后他们说的话和老人们一模一样。吃“忆苦饭”时,我们作好了充分的肃穆和悲苦的心理准备,但实际上场面却是欢快热闹、你抢我夺。青壮年农民一碗接一碗地狼吞虎咽,因为这和平时吃的也差不多,忆苦会提供了白吃一顿的机会! (查看原文)
算来一梦浮生
2024-12-16 23:05:26
—— 引自章节:精神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