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创编《中国文化丛书》,独辟新径,分门别类,各为撰述。其中列有《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方面约请历史学家、古史辨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撰述,先生慨然应允,然以诸务萦身之故,无暇执笔,于是受命学生史念海搜集材料并起草。顾先生感于日寇侵凌,国难当头,一再指出,必须详细论述疆域损益及其演变踪迹,借以使国人具知创造祖国山河之匪易,寸土皆应珍视,不能令其轻易沦丧。史念海先生以此指示为框架轮廓,制定大纲目录。顾先生还指出,在论述历代疆域中,涉及许多的地名,应分别列成表格,即清眉目,又可少占篇幅;讲地理不能不用地图,现代地理如此,沿革地理更是不能舍之不用。史念海先生在业师的指导下,广读群书,博采众议,斟酌取舍,完成了这部《中国疆域沿革史》。本书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是我国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本书由我国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及历史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又出简体版。是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史念海,1912年出生,山西平陆人,历史地理学家。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二、三集),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p50第2段第7行,“隽”當爲“巂”,p122倒數第4行,“越隽”當爲“越巂”。
p218倒數第3行,“內蒙、伊克昭、烏蘭察布二盟”,第一個頓號似當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与分州说并称者,古书中又有所谓畿服之说。畿服说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云:祭公谋父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是谓五服。……是说之成盖在春秋、战国之间。时周天子久替,诸侯竞起,中原复无霸主,异族楚、吴、越等迭兴,天王中心之观念已失,夷夏之限亦破,于是心存旧制者遂采观故事,酌合礼情,托诸往古,造为此说。其意盖为王国诸侯异族间定一简单合理之等第,以伸一己之理想而已。其说既托为先王之制,传之久远,世人遂错认为实事矣。 (查看原文)
Ithaka
2赞
2015-11-02 16:21:42
—— 引自第56页
畿服之说虽为后人杜撰,然亦有所本……侯、甸、男为诸侯,采、卫盖为附庸,其非畿服之称明甚。 (查看原文)
Ithaka
2赞
2015-11-02 16:21:42
—— 引自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