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腊和古罗马之于西方,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本书就这一古典时代的5个主要特征进行深入探讨:1.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5.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秦汉二朝的整体面貌,不仅覆盖广度令人惊叹,而且笔法精细,极为可读。

作者简介:

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1954年生,师从何炳棣,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Kwoh—Ting Li(李国鼎)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中前三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以及《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

推荐序/葛兆光
中文版总序/卜正民
导言
——–
第一章帝国版图
早期中华帝国的区域
区域和风俗
秦和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前897—前202年)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前87—88年)
与世隔绝的东汉(25—168年)
军阀和国家的解体(169—220年)
——–
第二章一个备战中的国家
独裁者的出现
秦的家国和“天下”
《商君书》和秦国的困境
——–
第三章矛盾重重的帝国
秦始皇的集权
秦的继承者和敌人:汉
秦的败亡及其后世之谜
——–
第四章帝国的城市
诸侯列国及其早期帝国的城市
帝国都城的创设发明
——–
第五章农村社会
铁器、灌溉以及规模经济
村庄和乡野
豪强大族
——–
第六章外部的世界
游牧民族和匈奴
边防军队
西 域
羌和乌桓
周边定居民族和对异域的崇拜
——–
第七章宗族
宗族和家庭中的性别
性别和权力的空间结构
早期帝国生活中的儿童
成年女性和成年男子
老人和先祖
——–
第八章宗教
联结点
国家信仰
对死者的祭奠
地方信仰
有组织的宗教运动
——–
第九章文学
“道”的竞争派别
经与传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史学著述
诗 赋
儒家著作
——–
第十章法律
法律和宗教信仰
法律和行政管理
法律和语言
法律和刑罚
法律和调查
法律和劳役
——–
结语
致谢
统治者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司马谈是将当时知识界划分为持不同主张的几个学派的第一人,这些学派包括“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司马谈肯定了除道家之外的其他所有学派。他对道家有部分的了解,并且认为这个部分造成了错误。 (查看原文)


1 回复
3赞
2019-09-17 18:32:33

—— 引自第211页

Sima Tan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divide the intellectual field into a limited number of doctrinally defined schools, which included “the traditions of Yin/yang, Classicists [Confucians], Mohists, Names, Law, and the Way and Its Power.” Sima Tan credits all of these schools, except the last one, with knowing one part of the Way, and he sees this partiality as causing errors. (查看原文)


1 回复
3赞
2019-09-17 18:32:33

—— 引自第211页